备考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7 个人收入的分配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明确科研人员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允许递延至分红或股权转让时纳税,同时,在转让环节的一次性征税统一适用20%的税率,比原来税负降低10—20个百分点。这一举措( )<br />①说明国家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br />②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br />③是国家对公民权利与知识的尊重<br />④表明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特点<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国家通过税的调整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说明国家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①正确;科研人员取得的股权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②不选;材料中国家的相关政策体现了对公民权利与知识的尊重,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税收的无偿性和固定性,④不选。</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失业保险费率,降低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每年预计为企业减负1000多亿元。实施这项政策旨在( )<br />①降低企业成本,助推企业创新<br />②加强社会建设,防止失业增加<br />③增加企业职工现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br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中国家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失业保险费率,旨在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创新;降低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旨在促进增加职工现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需求,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r />②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并不在于社会建设,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无直接影响,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口,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同工不同酬等诸多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br />①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br />②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br />③通过财税政策整顿分配政策,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 <br />④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强对国民收入的调节<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要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同工不同酬等诸多问题”,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r />③中的“收入分配均等化”说法不科学,排除;<br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个人收入的分配而不是国民收入的分配,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这主要说明( )<br />A.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br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br />C.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br />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说法错误,A项不选;<br />材料不涉及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B项与材料不符;<br />“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说明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项正确;<br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并不是实现公平的目的,④不选。<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多省出台的关于省级国企员工持股的意见指出,持股员工应是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员工可以现金或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出资,不得采取低价折股、送股、垫资等方式。该改革的预期效果是( )<br />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员工的财产性收入 <br />②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促进收入分配公平<br />③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作出更大的贡献 <br />④更好地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公司治理的进步<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我国省级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公司治理的进步,③④正确;<br />材料并不涉及转移支付的内容,①与题意不符;<br />材料涉及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是为了调动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而不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②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将同步适度提高,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成将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提商幅度,这表明( )<br />A.国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r />B.国家通过再分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br />C.财政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br />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养老金属于再分配,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br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C项错误;<br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D项错误;<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的主题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若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其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传导路径是( )<br />A.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升级一生产规模矿大——推动经济转型<br />B.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按劳分配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提高经济效率<br />C.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高收入人群减少——促进按劳分配——维护社会稳定<br />D.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分配公平一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消费需求升级,不代表生产规模会扩大,A项不选;<br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不一定都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B项不选;<br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代表高收入人群减少,C项不选;<br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会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围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强凋要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完善各项产权制度。国家出台该《意见》旨在( )<br />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r />②激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br />③贯彻依法治国原则 <br />④形成日趋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激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②适合题意;<br />③④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提出,在公司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且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均有机会持有公司股份。员工持股总量不能超过30%,个人持股不能超过1010。这样做旨在( )<br />①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br />②落实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br />③激发劳动力要素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br />④让企业和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活力<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br />员工持股总量不能超过30%,个人持股不能超过1%,这样做是为了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①正确且符合题意;<br />员工持股的目的是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让企业和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活力,④正确且符合题意;<br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②说法错误;<br />员工持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③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16年9月13日,全国已有江苏、上海、天津、山东、辽宁、重庆、海南、河北、北京等9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1%左右。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190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表明( )<br />①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br />②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br />③初次分配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br />④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题肢①说法错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发展生产力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故排除;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指出,企业要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完成下面小题。<br />(1)企业可以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激励方式,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这里的持股分红( )<br />①落实了按劳分配原则 <br />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br />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br />④体现对技能人才的尊重<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br />(2)国家实施一系列政策,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的活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列举措与之相适应的是( )<br />①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br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br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 <br />④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增加人们的收入<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B<br />【解析】⑴持股分红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现,这种分配方式可能会加剧收入差距,故选项①③说法错误。<br />选项②④是该措施的意义所在,。<br />⑵选项②说法错误,因为劳动报酬应该属于初次分配,故排除。<br />选项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提高个税的起征点,故排除。<br />选项①③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1)C;(2)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意见要求,通过完善股权激励、内部激励机制等,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br />①国家创新能力稳定提高 ②分配激励机制日益健全完善<br />③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 ④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提高<br />A. ①→②→③→④<br />B.④→②→③→①<br />C.②→④→③→①<br />D.②→④→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材料中“通过完善股权激励、内部激励机制等,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体现,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传导路径是②→④→③→①,C正确,A、B、D错误。本题选C。</p><p>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高一(1)班同学以“效率与公平”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3aa88109/SYS201804082110462104382893_ST/SYS201804082110462104382893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135" alt="图片_x0020_49"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收入差距与效率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见上图)。<br />乙组同学发现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收入差距与公平”问题,存在两种观点。<br />观点一:收入有差距就是不公平。<br />观点二:收入有差距,才能更好实现公平。<br />丙组同学在学习十八大报告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br />(1)请分别描述x1点前后,收入差距与效率之间的关系。<br />(2)如何认识这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br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的意义。<br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p></div></div>
<div><p>【答案】<br />(1)O至x1点之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效率不断提高;x1点之后,随着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效率逐步递减。<br />(2)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相对公平,不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并不否认收入差距的存在,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r />②人们的收入如果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合理拉开差距,有利于实现公平。但是差距过大,差距不合理,就不利于实现公平。<br />(3)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br />(4)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r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r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br />【解析】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我国的分配制度的知识,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需要观察图像,通过现象发掘本质,其余设问大部分为课本知识,识记为主。<br />所以答案是:(1)O至x1点之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效率不断提高;x1点之后,随着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效率逐步递减。<br />(2)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相对公平,不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并不否认收入差距的存在,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r />②人们的收入如果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合理拉开差距,有利于实现公平。但是差距过大,差距不合理,就不利于实现公平。<br />(3)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br />(4)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r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r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助使科研人贯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意见提出,探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加大在在专利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及 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股权、岗位分红权等方面的激励力度。<br />(1)我国个人收人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 “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是如何体现这一分配制度的?<br />(2)有人认为,强调效率,不利于实现公平。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我国个人收人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r />②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科研人员收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探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让知识、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r />(2)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br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br />【解析】⑴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个人收人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是如何体现这一分配制度的。实现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问要注意分析“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内容。“科研人员收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探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r />⑵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强调效率,不利于实现公平的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理解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不合理的。<br />所以答案是:(1)①我国个人收人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r />②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科研人员收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探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让知识、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r />(2)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br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