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7 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90后、英语专业八级、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的军事骨干……”简单的勾勒,让这样一只队伍显得“高冷”而神秘,这正是中国组建的联合国首支常备维和警队。为支持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这一举措说明( )<br />A.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br />B.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国家行使自卫权的需要<br />C.中国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双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共同安全<br />D.中国组建维和警队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A是错误的;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不是行使自卫权,排除B;中国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多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共同安全,C是错误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组建维和警队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统一,D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 )<br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br />②中国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br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br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br />A.③④<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中国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说法夸大,①不选;<br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属于法理依据,②不选;<br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安理会的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由此可见( )<br />①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br />②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坚决捍卫应有权益<br />③安理会是世界性的、政府间的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br />④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 共同发展<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安理会的决议首次载入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说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①正确;<br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捍卫应有的权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br />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安理会只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不属于国际组织,③错误;<br />材料表明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C。<br />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会议指出,金砖国家崛起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寻求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大国发展新路,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由此可见金砖国家( )<br />①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br />②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br />③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br />④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不断提升<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的知识。<br />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并不是金砖国家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故排除。<br />选项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r />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6日至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习近平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下列与之相符的做法有( )<br />①以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br />②履行大国责任,共同管理世界<br />③中美双方把合作作为必需而正确的选择<br />④采取建设性方式管控两国分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不是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①不选;<br />我国不称霸,“共同管理世界”的说法错误,②不选;<br />搞好中美关系,中美双方要把合作作为必需而正确的选择,③正确;<br />搞好中美关系,应采取建设性方式管控两国分歧,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电影《战狼2》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影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一台词引起了无数华人的共鸣。爱国精神历久弥新是因为( )①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br />②它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br />③它已成为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br />④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精神历久弥新是因为它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它已成为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br />选项①④均不是原因,排除。<br />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率团访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两国企业签署了总金额达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既创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纪录,也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上的新纪录。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 )①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美人民的共同愿望<br />②彰显中美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战略同盟<br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造福世界人民的主导力量<br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美共同利益<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美人民的共同愿望,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美共同利益。①④项符合题意;<br />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并不是战略同盟关系,②项说法错误;<br />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主导力量,③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强调,多样性是世界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各国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继续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这就需要世界各国( )<br />①建立反映多极化现实、强调以规则制度来协调的国际关系<br />②尊重他国社会制度、生活方式,肯定他国发展道路和模式<br />③倡导对话协商,坚持标本兼治,并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br />④顺应时代主题,履行主权国家义务,兼顾他国的国家利益<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多样性是世界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各国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要继续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建立反映多极化现实、强调以规则制度来协调的国际关系,倡导对话协商,坚持标本兼治,并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1日,中国首度发布《网络空问国际合作战略》,就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和平、主权、共治、普惠四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 )<br />①奠定了各国加强网络空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br />②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网络空问治理的能力和地位<br />③展示了我国在网络空问主张正义、维护和平的坚强决心<br />④表叨了中国始终是网络空问的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②选项夸大了这些原则作用,故排除。题目中,中国发布《网络空问国际合作战略》,提出了和平、主权、共治、普惠四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展示了我国在网络空问主张正义、维护和平的坚强决心,也表明了中国始终是网络空问的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故③④入选。选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所谓裁决,中国外长王毅发表谈话指出,任何势力企图以任何方式贬损或否定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都将是徒劳的,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中国不会接受任何未经中方同意的第三方解决方式,不会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解决方案。我国坚持上述立场是因为( )<br />A.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br />B.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br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r />D.各国主权平等,内政不受干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此题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主权的重要性,可采用排除法。我国政府再次强调中方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说明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故A符合题意;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故B排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不是外交方针,故C排除。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选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中国与各国一道,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中国提出上述主张是基于( )<br />①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上的国际地位是平等的<br />②在全球互联网治理方面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br />③中国在构建网络空间的秩序上发挥主导作用<br />④各国在网络空间上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是基于国家的平等权,基于各国在网络治理方面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①②符合题意;③“主导作用” 说法不妥,排除;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并非各国都坚持这一原则,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维护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政府始终主张该地区的无核化,并呼吁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该地区的核问题。这表明( )①对话与协商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争端的唯一方法<br />②我国主张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br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br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任何时候都反对使用武力<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中国政府始终主张该地区的无核化,并呼吁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该地区的核问题。这表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国主张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②③项符合题意;<br />对话与协商是解决争端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争端的唯一方法,①项说法错误;<br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反对使用武力。④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外交“结伴而不结盟”,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这表明( )<br />A.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br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br />C.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br />D.我国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结伴而不结盟”符合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故选项B适合题意;选项A、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上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新全球化的“中国内涵”。中国倡导的平等、护理、共赢的全球化,更加强调包容、普惠,这不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也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让发展成果更好的汇集各个国家的人民。下列做法体现了上述精神的是( )<br />①我国积极推动亚投行发展,主导全球多边金融体系变革<br />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乘势而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br />③中欧着力打破投资和贸易壁垒,全面加强双向对等投资<br />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选项中我国主导全球多边金融体系变革的表述错误,排除。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倡导的是平等、互利、共赢的全球化,更加强调包容、普惠等,故③④选项表述均体现了这一精神。故选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关联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把原来只是某些国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变成世界各国共同的问题。这启示我们( )<br />①各国应致力于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②在国际交往中要坚定地维护本国利益 ③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 ④在维护自身利益时要兼顾他国正当利益<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国家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应该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维护双方利益,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6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安全与经济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两个轮子,从最初的经济对话到现在的战略安全对话,对话内容不断拓展。这反映了( )<br />A.  要先解决经济问题后解决政治问题<br />B.国家之间关系的内容是竞争与合作<br />C.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br />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反映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符合题意。A说法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国家之间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国际关系的形式有合作、竞争与冲突;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C说法错误。</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台独”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据此回答问题。<br />(1)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br />A.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r />B.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独立性<br />C.国家主权的大小程度由国家的强弱决定<br />D.主权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br />(2)“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br />A.不利于两岸和平共处               <br />B.破坏了国家统一,不利于民族团结<br />C.不利于两岸平等竞争               <br />D.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B<br />【解析】(1)C违反了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在主权问题上一律平等的原则。(2)“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破坏了国家统一,不利于民族团结 ,应选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南海仲裁庭公布的实体问题口头听证的庭审记录,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国的领土主权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这表明( )<br />①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②中菲双方应搁置争议,共同管辖南海<br />③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p>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2016年7月12日,海牙“常设仲裁法院”裁定,中国对南海不享有基于“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力”,且南沙群岛无一能够产生延伸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围绕南海仲裁问题,我国政府从一开始就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对所谓“裁决结果”采取不承认、不执行立场,面对南海“仲裁结果”,中国已多次郑重声明“四不”立场。<br />结合材料,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结果”说“不”。</p></div></div>
<div><p>【答案】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有权对其行使主权。<br />②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严重侵害了我国的国家主权。<br />③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作为主权国家,中国政府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南海问题。<br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结果”说“不”。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的基本权利。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南海仲裁”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因此我国要对此结果说不。<br />所以答案是: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有权对其行使主权。<br />②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严重侵害了我国的国家主权。<br />③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作为主权国家,中国政府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南海问题。</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福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三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来自全球4000余名记者已注册报道此次论坛。<br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br />(2)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政治学依据。</p></div></div>
<div><p>【答案】<br />(1)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在实践中从古丝绸之路文化中继承汲取营养,促进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提升国际影响力.<br /><br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br /><br />【解析】本题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创新、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代发展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br />(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考生可从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在实践中从古丝绸之路文化中继承汲取营养,这有利于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传播、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提升国际影响力等角度进行回答。<br />(2)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政治学依据,考生可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等角度进行说明。<br />故答案:(1)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在实践中从古丝绸之路文化中继承汲取营养,促进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提升国际影响力。<br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 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 的主题。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 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 了我国的外交政策。</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br />材料一: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br />材料二: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br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br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br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p><p>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德关系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德关系的健康发展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德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两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各自的综合实力。</p><p><br />(2)</p><p>对两国:实现两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促进两国贸易往来。提高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p><p>对企业:引导相关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和管理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引导企业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p><p><br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当代国际社会,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考生可以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明中德合作顺应时代的要求;最后可以从国际竞争的实质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说明对两国的作用,考生可以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优势互补、提高综合国力等角度说明;对企业,可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角度说明;也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材料一: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将处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br />材料二:2016年2月2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如约来到江西。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习近平表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并不是习近平首次向广大党员干部强调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性。<br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足迹已经遍布革命老区: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 革命老区有优秀的红色精神。<br />习近平多次到老区,既是对老区人民生活的牵挂,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洗礼。正如习近平所说:“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br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性的哲学知识分析“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的正确性。<br />(3)就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要求:语言简约、观点明确。</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中国坚持依据国际法,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维护了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自觉履行了主权国家的义务。②中国的主张捍卫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了国际法治的公平正义,有助于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③中国的主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p><p><br />(2)</p><p>①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多重温伟大历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多重温伟大历史,聚集更多的正能量,人们能够更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面对生活。</p><p><br />(3)</p><p>①立足老区实际,尊重历史事实,挖掘红色基因。②立足实践,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精神,创新和发展老区红色精神。</p><p><br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本题以南海问题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例如,材料中强调我国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说明了我国自觉履行了主权国家的义务;再,材料中我国的主张的表述捍卫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了国际法治的公平正义,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性的哲学知识分析“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的正确性。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相关知识。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三是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解。考生结合材料组织相关答案即可。(3)本题要求考生就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要求:语言简约、观点明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