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文综冲刺100题(每天1练):1-10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业内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当今科学界一个热门话题。2015年,中山大学的科学家利用这一技术对人类胚胎的一个特定基因进行修改,从而避免该基因突变导致地中海贫血症。这能帮助探讨一些重大疾病在基因层面的成因,有助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所发挥的作用。这说明<br />( )<br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r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br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br />④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③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材料中“科学家利用这一技术对人类胚胎的一个特定基因进行修改,从而避免该基因突变导致地中海贫血症”说明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体现了世界的可知性,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该研究说明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④正确;②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③错误,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实践的发展。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用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br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br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br />C.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br />D.攻其一点,不及其余</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强调了治疗病患,要从病因根源的生发处去治愈;拯救弊病,要从弊端根本的起源处去解决,要追根溯源,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选A;B强调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C强调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了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D否认了次要矛盾的重要性,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对转基因作物通常持对立的两种态度: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看来,新技术既带来希望也带来风险;对一些人来说是光明的前景,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危险。由此可见( )<br />①对同一个确定的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br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br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br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因受主观条件限制呈现差异性<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新技术既带来希望也带来风险;对一些人来说是光明的前景,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危险,这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因受主观条件限制呈现差异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真理是客观,对同一个确定的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①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6日,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这说明( )<br />①实践随认识的发展而发展<br />②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br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r />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错误,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②正确,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体现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正确,“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故本题选C。</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变化,提升开放型缢济水平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为此,我国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务院要求积极引进外资,规范“走出去”秩序,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健全金融、法律等服务保障。<br />(1)根据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br />(2)结合材料,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说明我国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而采取上述举措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br />(1)</p><p>生产、贸易、资本全球化。</p><p><br />(2)</p><p>①实现四个平衡,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积极引进外资,规范“走出去”秩序,有利于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③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健全金融等服务保障,有利于形成依靠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p><p><br />【解析】(1)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贸易全球化,二是生产全球化,三是资本全球化。根据材料中的进出口、引进外资、走出去投资不难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回答该题根据分值答出两个表现即可。(2)运用经济生活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举措一一对应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具体措施转化成经济意义即可。材料中提到的“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说明在对外开放中强调平衡,因此其意义可以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的第一条措施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来阐述;材料中提到国务院要求积极引进外资,规范“走出去”秩序,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这一举措的意义可以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措施来阐述;材料中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健全金融、法律等服务保障,这一举措的经济意义可以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出口竞争优势这两条条措施来阐述。</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止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br />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布告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br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br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p><p><br />(2)</p><p>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p><p><br />(3)</p><p>①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p><p><br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本题考查资源配置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回答本题,要通过“用工平均减少25%”等看到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通过“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看到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通过广阔的机器人市场,看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通过技改投资数额,看到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对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优势,看到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机器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人,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以回答出只有人能够创造价值。从而反驳了这种观点。(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关知识。答这类题时观点要求明确而且观点单一,就要详细回答。应该从三个方面:机器人与人之间如何体现斗争性、如何体现同一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