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5:01

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9 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xa0; )<br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r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xa0;&#xa0;&#xa0;<br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xa0;&#xa0;<br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是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因此,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其它三个说法,比较起来,都不贴切,因此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br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br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③适合题意;①中的“难以逾越”、④中的“良莠难辨”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br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br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r />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br />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并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同名村恳亲会并不能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勤劳勇敢才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故排除。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故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故入选。</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史书典籍(  )<br />A.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史实<br />B.见证了中华文化一脉相传<br />C.是中华民族创造性的体现<br />D.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符合题意;<br />史书典籍不一定忠实记录了当时的史实,A排除;<br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创造性的体现,CD均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br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br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br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r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我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②符合题意,该做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符合题意;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不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①排除;“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说法错误,④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获得信息,各类型的媒体为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停为消息注水,消费主义和娱乐诉求冲击着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唯点击王”的利益驱使下,“标题党”、虚假新闻炒作等现象泛滥。这启示我们( )<br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br />②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br />③丰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br />④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反对通俗、娱乐文化<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目中,在“唯点击王”的利益驱使下,“标题党”、虚假新闻炒作等现象泛滥,这启示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故①入选。另一方面,各类型的媒体为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停为消息注水,消费主义和娱乐诉求冲击着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市场上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故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川省宜宾市2017届高三二诊文综政治试题】在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中,原始文本来自德国、艺术创作在俄罗斯的世界经典舞剧《天鹅湖》在东方湖畔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演绎,获得各国来宾的一致好评。这表明( )<br />①各国间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②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br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材料强调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各国间的文化不完全是认同,也不能表明增强,故说法不对排除①。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选项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苦难中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br />A.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br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r />C.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br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正确;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均没有说明塑造民族精神与历史之间的关系,A、C、D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 )<br />①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物质力量<br />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br />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br />④是对伟大的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长征精神是巨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故排除。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 )<br />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影响<br />②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br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br />④决定了各地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地理、经济、风俗等的不同,会造成文化的差异,①正确;正因为文化之间有差异,才需要文化相互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不选;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③正确;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文化的差异,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择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发挥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赢得奥运女排冠军,重回世界之巅。“女排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一代代传承的。“女排精神”( )<br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表现<br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时代内涵<br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载体<br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①根据材料“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表现,故当选;②说法正确,“女排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故当选;③说法错误,“女排精神”不属于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的体现,故不选;④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不是“女排精神”,故不选;</p><p>正确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br />A.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r />B.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的重要标志<br />C.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br />D.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A入选。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故排除B。C选项表述错误,经济的发展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br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br />②运用广泛,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br />③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br />④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混淆了口语与方言的区别。③选项表述错误,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题目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故①④入选。选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 )<br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爱国主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强调了勤劳勇敢,选A。</p><p>&#xa0;</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顽强拼搏,时隔12年之后第三次取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国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是20世纪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后的经验总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br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因此,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体育竞技范围,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br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br />(2)请就如何让“女排精神”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具体建议。</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女排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的精神,具有时代性。③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继承。④女排精神在形成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p><br />(2)</p><p>具体建议,言之有理即可。</p><p><br />【解析】本题以“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国时代最强音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一个理解与运用能力。考生首先要表述出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什么,主要从其内涵的角度说明,然后从女排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的展现形式、一种具体的体现以及其在今天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让“女排精神”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具体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br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br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br />(1)“老西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老西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p><br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br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重要性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第(1)问,要明确“老西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发展的体现,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第(2)问,要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加以分析。</p><p>&#xa0;</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br />材料二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对中国梦的阐释,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他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br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br />(2)结合材料就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谈谈你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③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提高国民的素质,使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p><p><br />(2)①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②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图谋。④要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p><p><br />【解析】第(1)问,要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角度,分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第(2)问实际是要求回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心骨”作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正确处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角度组织答案。</p><p>&#xa0;</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一段时间以来,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老师等一系列“最美”人物蹿红网络,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传统模范人物相比,他们毫无“官方”背景,是网络推出的草根英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凡是善举,无需权威部门认定,无需层层评选,只要网友认可,就可以成为“最美”。<br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br />(1)广大网民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何意义?<br />(2)怎样才能把网络打造成“凝聚民族精神正能量的聚集地”?</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草根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是网民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现。②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br />(2)①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必须教育广大网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p><br />【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明确“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人身上的体现,网民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是自觉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因此应该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作答。解答第(2)问的关键在于结合教材对问题进行转换,怎样把网络打造成“凝聚民族精神正能量的聚集地”,转换成教材的说法就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教材相关论述回答即可。</p><p>&#xa0;</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到焦裕禄,到雷锋……无数中华儿女,他们胸有浩气,胸怀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br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人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br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br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p></div></div>
<div><p>【答案】<br />(1)</p><p>(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p><p><br />(2)</p><p>①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p><br />【解析】(1)解读材料,明确所体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主观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熟记课本知识点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9 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