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县第二中学届高三政治百题训练(1)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轻轻,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灭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p><p>A.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p><p>B. 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p><p>C.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p><p>D. 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轻轻,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故我们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C、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娃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p><p>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p><p>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p><p>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p><p>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太湖边上的杨湾村根据当地青娃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选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选项表述错误且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p><p>①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p><p>②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p><p>③展览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和途径</p><p>④优秀文化都应该如实地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原貌</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通过军事博物馆展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说明文化借助于物质载体,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该说法扩大了展览的作用,故排除;题肢④说法,优秀的文化不一定都是如实的梵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白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这说明,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p><p>①能够激发社会创新能量 </p><p>②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p><p>③决定着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高低 </p><p>④是中华民族之魂</p><p>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精神不能起决定作用,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但中华民族精神不等于“工匠精神”,故排除;题肢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p><p>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p><p>②爱国主义是历史的 </p><p>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p><p>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p><p>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①②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故排除;题肢④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来看,这种精神属于</p><p>A.爱国主义精神 B.团结统一精神 </p><p>C.勤劳勇敢精神 D.白强不息精神</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大意为,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精神,故本题答案选项D正确。</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1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06.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 </p></td><td style="width:113.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成 </p></td><td style="width:153.9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 </p></td></tr><tr style="height:121.25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团结统一 </p></td><td style="width:106.1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p></td><td style="width:113.1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 </p></td><td style="width:153.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p></td></tr><tr style="height:135.3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好和平 </p></td><td style="width:106.1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p></td><td style="width:113.1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p></td><td style="width:153.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p></td></tr><tr style="height:73.4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勤劳勇敢 </p></td><td style="width:106.1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p></td><td style="width:113.1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p></td><td style="width:153.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p></td></tr><tr style="height:96.55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强不息 </p></td><td style="width:106.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p></td><td style="width:113.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p></td><td style="width:153.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p></td></tr></table></div><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即使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两岸人民始终没有忘却根植于血脉的民族印记;即使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们民族的精神依然存在;同胞袍泽或许会暂时别离,但从没有任何力量能将我们彻底分开”。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p><p>①是维系民旅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②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p><p>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根本动力 </p><p>④以团结统一为核心</p><p>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民族精神能为民族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根本动力还应该是社会实践的发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故排除。故本题答案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文化认同,需要</p><p>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p><p>②使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统一 </p><p>③坚决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p><p>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走向统一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题肢②;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应抵制外来落后、腐朽文化,而不是所有外来文化,故排除。要实现文化认同,就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历史学家许倬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就是</p><p>A.博大精深 B.独领风骚 C.具有实用性 D.具有包容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上述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选项D正确。上述材料体现不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特风骚,也体现不了中华文化的实用性,故排除选项ABC。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花瓷源于中国,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之一。歌曲《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透过这首《青花瓷>,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279f81a9/SYS201801021814587066905759_ST/SYS201801021814587066905759_ST.001.png" width="136"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C.-方水土,一方文化</p><p>D.结构独特,注重实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千年的秘密”体现了源远流长,“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等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本题答案选B。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回答下列小题。</p><p>【1】【1】上述材料表明</p><p>①文化受到政治的重要影响</p><p>②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p><p>③创新是中华民族之魂</p><p>④中华文化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2】【2】从材料可见,北宋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主要原因是</p><p>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p><p>②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p><p>③中国文人缺乏爱国主义精神</p><p>④奉行“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1】A</p><p>【2】【2】C</p><p>【解析】本题以有人认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1】题目中,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导致了文化创新不足,这表明了文化受到政治的重要影响,也表明了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故①②入选。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故排除③。④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选A。</p><p>【2】【2】根据题目的表述,北宋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奉行“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故②④入选。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选项错误,其表述与事实不符。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要</p><p>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p><p>②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p><p>③全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p><p>④把博采众长作为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今天,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故①②入选。③选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④选项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故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推崇的白我修身方法。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做到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可见</p><p>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p><p>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p><p>③党的建设要全面吸收传统思想</p><p>④儒家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儒家思想在今天的党员干部中践行,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故题肢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的差异是导致一切差异的基础,如果东方与西方能够在文化方面做到认知与宽容,甚至于欣赏,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将更容易顺畅。为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贸易的顺畅,我们应该</p><p>①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文化个性 </p><p>②全面借鉴和接纳对方的文化 </p><p>③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p><p>④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肢②表述“全面借鉴和接纳”错误,在文化交流借鉴中,我们应该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所用的原则,故排除;题肢④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 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体现了</p><p>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p><p>C.不同民族间文化逐渐融合 D.中英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说明二者的文化受到中英两国的欣赏和认可,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选项A正确;选项B、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违背了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p><p>①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p><p>②有助于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p><p>③“端午节”是只属于中国的文化财富</p><p>④有利于提高国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激发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故题肢②④符合题意;题肢①不是申遗的主要原因,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1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2.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比较 </p></td><td style="width:124.6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多样性 </p></td><td style="width:264.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多元化 </p></td></tr><tr style="height:45.8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0.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27.6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 </p></td><td style="width:124.6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p></td><td style="width:264.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又有腐朽的、落后的文化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27.6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 </p></td><td style="width:124.6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p></td><td style="width:264.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文化多元的存在对社会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27.6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态度 </p></td><td style="width:124.6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对待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p></td><td style="width:264.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p></td></tr><tr style="height:2.1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2.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403.8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p></td></tr></table></div><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增设了丝绸之路馆,优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1 5个丝绸之路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内容参展,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材料表明</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p><p>②为经济服务是文化交流的目的 </p><p>③文化博览交易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p><p>④文化多样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交流可以推断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汲取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增进友谊、增强了解,增进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故排除②;题肢④说法错误,此举夸大了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村通过建设“村落文化宫”,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和公共卫生,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情操。该村的做法说明</p><p>①文化活动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白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p><p>③优秀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决定影响 </p><p>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通过“村落文化宫”改变农民观念,说明文化活动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白特定环境,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题肢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历8月1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成为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节日,但各国习俗并不尽相同。如:韩国人要举行“茶礼”、品尝松糕和芋头汤;日本人在赏月时吃江米团子……透过各国不一样的中秋节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 )</p><p>①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p><p>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p><p>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p>④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p><p>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没有谈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的问题,故排除①。④选项强调的是创新的作用,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虽然亚洲很多国家也过中秋节,但是没个国家的习俗却是不一样的,说明了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故②入选。源自我国的中秋节,其他国家受此影响也过中秋节,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③入选。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省省委书记说:“不提高文化软实力,就不能树立我省发展的新形象,我们的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这说明了</p><p>A.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地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p><p>B. 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p><p>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p><p>D.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能促进市民政治素养的提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不提高文化软实力,就不能树立我省发展的新形象,我们的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这说明了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正确且符合题意;各地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A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C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应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请回答第题。</p><p>【1】我国以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或标志性符号来命名航天器或空间探测器,是近年来的一个常见做法,因此我们在太空中真的看到了“嫦娥”、“悟空”、“墨子”。这一做法</p><p>①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完全肯定</p><p>②践行和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③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p><p>④有利于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p><p>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p><p>②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C</p><p>【解析】</p><p>【1】材料描述了我国的科研探索工具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来进行命名,这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③④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不能完全肯定,①错误;材料中的“嫦娥”、“悟空”、“墨子”等文化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内在联系,②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p><p>【2】通过科学实验探索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③符合题意;“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这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进行科学探索来证明理论的真实性,因此并没有体现认识服务于实践,②不符合题意;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④错误。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元稹有诗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p><p>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②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p><p>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描述了中土乐舞借鉴和融合了胡舞的优秀部分,推动了中国舞蹈和戏剧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共同发展,④正确,同时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能够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不符合题意;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22日,安徽省政协举行对口协商会,聚焦助力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并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此举目的在于</p><p>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p><p>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p><p>③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使公民提高文化素养 </p><p>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免费开放图书馆等属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属于文化产业,①符合题意,排除④。材料没有反映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排除②。图书馆等的免费开放,发展了科学文化事业,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③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曼哈顿、威尼斯扎堆,维也纳、泰晤士泛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直指现在一些地方随意取洋名,让人犯晕和费解。报道指出,“洋地名”泛滥不仅容易迷失自我,更折射出一种文化不自信。对此,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p><p>①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p><p>②拒绝各种取洋地名的行为</p><p>③坚信自身文化的生命力</p><p>④固守本土文化的城市名字</p><p>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信息启示我们,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文化自信,①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符合题意。②④分别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表现,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3日,广州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文化•文艺•正能量——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专题讲座。讲座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p><p>①我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②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p><p>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④当前我国人民的精神状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①③适合题意,②是不科学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8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研讨会和工作年会。会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p><p>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p><p>②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特点</p><p>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④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宏伟目标</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知,①②符合题意。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③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兴起,从传统中寻求优秀文化,无可厚非。但也看到,一些人认为只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因而全盘复古,这种做法是( ) </p><p>①正确对待了外来文化 ②陷入了守旧主义倾向</p><p>③属于民族虚无主义 ④属于闭关自守主义</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一些人认为只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因而全盘复古,这种做法属于闭关自守主义,陷入了守旧主义倾向,②④适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21日,天津市委召开深入推进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从定性上说就是违反政治原则、违反组织纪律,一些人为了不伤自己,不怕伤党、不怕伤组织、不怕伤事业,把社会的不良习气搬进了党内、污染了组织。对此,我们要</p><p>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p><p>②努力改造落后文化</p><p>③支持健康有益文化</p><p>④不断丰富文化形式</p><p>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圈子文化与好人主义从性质上讲是腐朽文化,对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①③正确符合题意。②④均不符合材料主旨,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8日,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路,被湖南省文明办和长沙市文明办授予“国是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街,向市民展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书法作品、红色志愿者服务队的感人事迹以及毛泽东和杨开慧同志的革命故事等内容。这些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p><p>①以风趣的形式吸引人</p><p>②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p><p>③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p><p>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p><p>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揭示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书法作品、感人事迹及革命故事,属于文艺作品的范畴,这些文艺作品蕴含着高尚的精神,对人们具有鼓舞的作用,②④正确符合题意。①③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对我们的启示是</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93e81840/SYS201801021813001080448820_ST/SYS201801021813001080448820_ST.001.png" width="223"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①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p><p>②政府对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p><p>③传统习俗常常以落后文化的形式出现 </p><p>④需要对该博主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淫秽色情文化属于腐朽文化,漫画表明了政府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这是政府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现,③说法错误,排除。漫画中该博主传播淫秽文化与其科学文化知识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收缴非法少儿类出版物116.22万件,清理淫秽色情有害信息81.34万条,取缔关闭淫秽色情类网站2172个;共查办涉少儿类非法出版和网络案件4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80余起,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的大要案件6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落后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p><p>②这种文化的存在会危害社会</p><p>③要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p><p>④我国居民文化生活形式多样</p><p>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腐朽文化而不是落后文化,排除①。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②③正确符合题意。腐朽文化的蔓延不是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体现,④不符合材料主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安徽省蒙城县城关镇综合文化站认真组织开展书香村居宣讲进社区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深受广大居民的一致称赞。这是因为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为人们</p><p>①丰富了文化景观</p><p>②拓展了文化视野</p><p>③活跃了文化思想</p><p>④消除了文化流毒</p><p>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活动不是文化景观,排除①。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能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活跃人们的文化思想,②③正确符合题意。④夸大了这一文化活动的影响,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应该</p><p>①将文化发展放在首位 </p><p>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p><p>③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事业 </p><p>④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经济建设是中心,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不同,发展文化事业是政府的职责,故排除;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故题肢②正确;只有不断的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能提高文化的软实力,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p><p>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两胜三负,仅以小组第四身份晋级八强。1/4决赛,中国队3-2逆转巴西,半决赛3-1力克荷兰,决赛3-1逆转塞尔雏亚,时隔12年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再登荣誉巅峰。</p><p>在四分之一决赛面对实力强过自己的巴西女排时,女排主教练郎平这样对队员们说:“放开打,咬他一口是一口,不能让她轻易赢得比赛。虽然我水平可能比你低,但不能让你随便欺负,上去就得打起百倍的精神。”像老虎一样,咬牙死磕,一分一分往上顶,一步一步朝前椰,绝下后退一步,就是凭着这股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国女排“啃掉”了这个强大的对手。</p><p>1/4决赛,中国队3-2逆转巴西之后,新华社记者撰写评论《又见女排魂》,高度赞扬女排精神。郎平则提醒大家:“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科学训练。”</p><p>(1)中国女排逆境中夺取冠军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道理的?</p><p>(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和弘扬女排精神?</p><p>(3)结合社会生活知识,就如何弘扬女排精神提出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⑴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女排精神刻苦训练,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是女排夺冠的客观基础;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向上。中国女排历届中国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既重视技术,又重视科学训练,体现了对排球运动规律的尊重;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女排精神正体现了这一点。</p><p>⑵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学习女排精神,有利于促进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学习女排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女排精神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p>⑶①学习女排精神,做好本职工作;②顽强拼搏,永不言败;③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等。(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p><p>【解析】试题分析:</p><p>(1)设问知识限定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本问要运用所学唯物论原理并结合女排在逆境中夺冠的原因组织答案。女排夺冠是基于自己实力和技术,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和女排的精神面貌有关,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女排夺冠还归功于教练的技术指导和队员的科学训练,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p><p>(2)设问限定为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和弘扬女排精神,属于原因类试题。女排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体现了文化的作用,本问可以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组织答案。</p><p>(3)设问要求就如何弘扬女排精神提出两条建议,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本问围绕弘扬女排精神提出合理措施即可,要言之成理,尽量简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孔于思想不仅承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于2016年元旦在央视播出。</p><p> 该片以孔子的故事为切入点,为解决讲好孔子故事的难题,办法之一就是到民间去,到现实中去,让生活在儒学氛围里的中国人来诠释活着的儒学;聘请知名海内外专家,特别是外国专家,对孔子和儒学进行解读,是本片的又一个特点和优点;面对现实,追随时代,是本片的第三个对策。</p><p>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纪录片《孔子》的拍摄过程中,中英创作团队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不断的交流、切磋、磨合中圆满完成了该片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已有l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5万人。</p><p>(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能够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p><p>(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让孔子的故事和他“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p><p>(3)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合这句话,就我们如何学习提两条合理的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12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存在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4分)②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存在斗争性。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他们又存在同一性。(4分)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各国着眼于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分歧,加强沟通与合作,以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4分)</p><p>(2)(10分)①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对孔子及其“和而不同”的思想加以批判继承,并注入符合当代时代主题的新元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②创新“和而不同”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在实践中践行“和而不同”思想,提升其影响力。(2分)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2分)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p><p>(3)(4分)①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态度。②虚心好学,有海纳百川的胸襟。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给满分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能够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角度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明确统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然后从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体现出矛盾的统一性;同时,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存在斗争性。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于东变化发展。</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让孔子的故事和他“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要让他的故事与思想得到其他国家的人们的理解与赞赏首先要增强对自己本民族这些文化的自尊与自信,并注入符合当代时代主题的新元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其次,要充分运用文化传播的手段,提升其影响力,最后,我们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p><p>(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就我们如何学习提两条合理的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雜</p><p> 在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引起人们的热议。</p><p>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一页页山河变迁,一段段历史影像,凝结在这一砖一瓦、一瓶一罐的文物之中。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和文明底蕴,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p><p>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枪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挖掘不够,让文物“躲进小楼”“深藏深宫”;还有的开发不当,只讲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p><p>⑵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中文化保护的错误做法加以批驳。</p><p>(3)请就如何发挥文物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27.(1)①有利于提髙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保持文化多样性,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③有利于弘扬民族楮神,铸造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楮神支拄。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闺特色文化发展道路。⑤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⑥有利于推动汁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点2分,答出任意5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善于抓住主流。有些地方开发不当,没有抓住事物的主流。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或“要坚持两点论与审点论的统一”)。一些地方只常开发,忽视保护,没有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每点2分,共6分)</p><p>(3)答案示例:①策划一批适合青年学生的主题突出、净向鲜明的文物展览,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②建立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的共建共享机制,扩大文物资源向青年学生开放的力度。③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加强文物保护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不能围绕一个方面回答。“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关键信息,所以考生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法对材料中文化保护的错误做法加以批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找出关键词,从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有些地方开发不当,没有抓住事物的主流;有些地方只常开发,忽视保护,没有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p><p>(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发挥文物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要围绕主题,如策划一批适合青年学生的主题突出的文物展览;建立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的共建共享机制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希腊、古罗马曾用铁棒在涂蜡的木板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笔。</p><p>材料一 毛笔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笔杆是竹子所制,代表阳,笔毫是动物毫发所制,代表阴;宣纸白色为阳,墨是黑色为阴;直线为阳,弧线为阴……毛笔的制作不仅讲究笔的实用价值,而且注意到了艺术价值,笔杆刻字、刻画、浮雕、镶嵌等,一支好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毛笔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p><p>材料二 应对不同需要,新的书写工具层出不穷。如随着科技发展,从石墨笔发展而来的铅笔,具有经济简便实用的特点;在钢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性笔和圆珠笔,具有实用、书写流畅、线条均匀等优势;此外,还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适合教学演示使用的粉笔、自板笔;作画用的蜡笔、关工笔、彩色水笔;化妆使用的眉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种各样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明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选用。</p><p>(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一谈应如何理解毛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p><p>(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笔的发展”的。</p><p>(3)目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请你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毛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书写中华文</p><p>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毛笔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p><p>(2)①笔的发展和创新过程,实质就是事物不断辩证否定的过程。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笔从发明到不断创新,体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③笔发展出不同类别是应书写和绘画等的不同需要,这符合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笔的发展是人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笔的发展、使用与科技进步和人们工作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p><p>(3)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等。(言之合理,即可得分。)</p><p>【解析】(1)本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论证事物的能力。所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了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内容。结合材料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毛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创造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等角度来回答。</p><p>(2)本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所用知识涵盖了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的有关内容。结合材料考生可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否定观等原理回答。</p><p>(3)本问是一个开放性设问,可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建议,要注意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操作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