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国新办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对外开放等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部长高虎域表示,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可喜成绩。下列成绩能够体现我国对外开放积极“走出去”的是</p><p>①2016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2.7万多家,同比增长5%</p><p>②2016年我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p><p>③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额为2.4万亿元,增长0.5%</p><p>④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l260亿美元,增长36%</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引进来,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治国方略和外交大略必须与时俱进。2017年2月,习近平首次提出“两个引导”:“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这表明</p><p>①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p><p>②打造世界经济共同体要求中国必须承担领导责任</p><p>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历史担当的大国,切实履行国际义务</p><p>④构建伙伴关系有利于协调国际秩序并加强各国间的结盟与合作</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两个引导”,说明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个负责任、有历史担当的大国,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不科学,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不健康”的声誉和网络外卖崛起等因素的影响下,曾在我国物资匮乏年代被视为“奢侈品”的方便面,不可挽回的变成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数据显示,我国方便面销量已经连续五年下跌。这表明</p><p>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占比降低</p><p>②我国食品供应更加丰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p><p>③我国居民消费方式多样,网络消费成为主流</p><p>④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更新,更注重健康消费</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方便面销量已经连续五年下跌,这并不能表明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占比降低,①不选;物资匮乏年代被视为“奢侈品”的方便面如今变成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这说明我国食品供应更加丰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②正确;网络消费成为主流在材料中不能体现,③不选;方便面如今变成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更新,更注重健康消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为此</p><p>①执政党应该坚持依法执政,主动征求各方对决策的意见建议</p><p>②执政党应坚持从严治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p><p>③参政党要坚持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p><p>④参政党应坚持求真务实,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这说明执政党应该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主动征求各方对决策的意见建议,①适合题意;“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这说明参政党应坚持求真务实,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④适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我们需要从中不断攫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该观点认为</p><p>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p><p>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抛弃传统会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我们要批判性继承,抛弃传统会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①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是错误的;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思想。有意识强迫症的孩子,常常是因为父母采用的是否认、拒绝、过度严厉和缺少情感交流等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意识强迫症产生的原因说明( )</p><p>A.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 物质决定意识</p><p>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不是材料要体现的,A项不选;“有意识强迫症的孩子,常常是因为父母采用的是否认、拒绝、过度严厉和缺少情感交流等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这说明家庭营造的客观环境导致了孩子意识强迫症的产生,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B项正确;材料问的是意识强迫症产生的原因,不是强调意识强迫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属于影响不属于原因,C项不选;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没有体现出意识强迫症产生的原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p><p>回归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继续保持香港社会的经济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都在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了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p><p> 20年来,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保持了包容的形象,仍然得到了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近10年居住在香港的法国人翻了一番,有2.5万之多,俨然成为了全亚洲最大的法国人群居地。以浪漫著称法国人如此钟爱香港足见香港之独特的魅力。香港中西方文化荟萃,承担起中西方文化在此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p><p>风雨兼程20载,浓墨重彩谱华章,在“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下,久别重逢的中华儿女始终坚守民族团结之根本,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也愈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p><p>(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成功的原因。</p><p>(2)运用文化包容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的理解。</p><p>(3)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或者典型事例,请列举两个。</p></div></div>
<div><p>【答案】(1)①“一国两制”的 方针正确地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p><p>②“一国两制”的方针适合香港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p><p>③“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了真理,符合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正确的价值选择。(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p><p>(2)得益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增强香港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做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p><p>(3)土尔扈特东归、彝海结盟、澳门回归。</p><p>【解析】本题以香港回归2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成功的原因,考生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国两制”方针正确地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一国两制”方针适合香港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正确的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了真理,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角度进行回答。</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的包容性指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香港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增强香港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做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的角度进行回答。</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例举土尔扈特东归、彝海结盟、澳门回归等事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各民主党派聚焦“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因灾受损严重、成本高等问题,”议题。民进党、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相关部门人员与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们,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共商国是,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p><p>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p><p>材料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p><p>(3)结合材料三,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p></div></div>
<div><p>【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p><p>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p><p>③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p><p>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p><p>(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供给与需求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失衡总是存在的,但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p><p>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分清主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p><p>(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在生产之前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p><p>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p><p>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说明正确的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具有促进作用。</p><p>【解析】本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从三个方向组织材料,组织了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较为简单。</p><p>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协商民主”的形式,主要包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形式:政党协商,政协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等。然后结合材料取舍。据材料可知,政治主体有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政协。所以可以从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协商,政协的职能等角度考虑。</p><p>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属于措施类问题,侧重用哲学方法论回答问题。设问限定知识为“矛盾的观点”,所以需要调用的知识包括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然后分析材料和设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对接方法论即可。二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力进行供给侧改革,又适度扩大总需求。按照先哲学道理后结合材料的思路整理成完整答案即可。</p><p>第三问要求结合材料三,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设问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较为简单。“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