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转移到区域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区域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现象。S市“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劳动者应该</p><p>①服从政府安排,把握就业机会 </p><p>②履行劳动者义务,维护自身权益</p><p>③调整薪酬预期,适应市场需求 </p><p>④树立职业平等,实现多种方式就业</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劳动者就业不能只靠政府安排,①不选;履行劳动者义务,维护自身权益与应对“产业空心化”无关,②不选;面对“产业空心化”,劳动者应调整薪酬预期,适应市场需求,以实现就业,③正确;面对“产业空心化”,劳动者应树立职业平等以,实现多种方式就业,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国家旅游局撤销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同时严重警告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等3家5A级景区。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市场的乱象,需要</p><p>A. 运用行政手段加强监管 B. 建立完善的旅游业规范</p><p>C.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 D.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故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市场的乱象,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这给我们的警示是</p><p>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②自觉遵守我国的宪法和法律</p><p>③敢于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④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告诉我们,公民有权利使用互联网,但在使用互联网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这警示我们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警示我们要自觉遵守我国的宪法和法律,①②正确;材料没有警示我们要敢于行使公民的监督权,③不选;“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这是警示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某县政府把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作为推行阳光工程,实施便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坚持按照“统一设置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承诺、统一配备办公设备、统一服务模式、统一工作职责”的要求,提升计生服务水平。这是政府主要履行( )</p><p>A.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p><p>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p><p>C. 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p><p>D.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加强社会建设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例如: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医疗体系、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按照“统一设置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承诺、统一配备办公设备、统一服务模式、统一工作职责”的要求,提升计生服务水平。这是政府主要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中国政府支持的广核集团为英国核电站欣克利角C项目出资60亿英镑。可是近日,英国政府决定暂停该项目,担心其安全风险和中国投资的性质。从这里可以看出</p><p>A. 中英两国的国家利益是相同的 B. 中英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p><p>C. 中英两国的国家利益完全对立 D. 国家利益是中英关系的决定性因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英两国的国家利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项错误;英国政府决定暂停该项目不是说明中英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B项不选;中英两国的国家利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C项错误;因为中英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英国政府接受中国政府支持广核集团为英国核电站欣克利角C项目出资,因担心其国家利益受损英国政府决定暂停该项目,这都说明国家利益是中英关系的决定因素,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省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创新,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这表明</p><p>①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p><p>②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p><p>③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p><p>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符合题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吸收我国前人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主要表明( )</p><p>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p><p>③文化创新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主要表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选项中“消融文化的多样性”的表述错误。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这启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p><p>A. 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 B. 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p><p>C. 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 须牢牢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这是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因此总书记的话是启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p>材料一 《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p><p>材料二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以文化自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交流中吸纳外来、在互鉴中发展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p><p>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p><p>(2)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指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1)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文明交往行为和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p><p>②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p><p>③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p><p>④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激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p><p>⑤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p><p>(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根基。</p><p>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p>③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p><p>【解析】本题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考生可从它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文明交往行为和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回答。</p><p>(2)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考生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根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同学们收集到如下两种观点。</p><p>观点一: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以此来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p><p>观点二: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p><p>材料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彪炳史册,而为这一英雄史诗作伴奏的是一大批抗战歌曲。“九一八”事变后,音乐家聂耳亲自到了义勇军队伍,亲身感受到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经问世就传唱不衰并远播海外。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蜚声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后来美国又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一说上述两种观点的正确性。</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p><p>(3)某校要组织一次抗战歌曲进校园活动,请你为如何开展本次活动提出两点合理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观点一的正确性:</p><p>①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而文化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所以要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p><p>观点二的正确性:</p><p>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p><p>②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p><p>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答对其中二点给满分)</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p><p>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p><p>③文艺创作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p><p>(3)组织抗战歌曲歌咏比赛;利用校园广播时间播放抗战歌曲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存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观点一的正确性考生可从文化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所以要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观点二的正确性考生可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也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等角度进行说明。</p><p>(2)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考生可从文艺创作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等方面进行说明。</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组织抗战歌曲歌咏比赛;利用校园广播时间播放抗战歌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p><p>【点晴】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即要秉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非海外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保留彰显民族特色,而不是融入世界民族,去中国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