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政治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攻关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研发新产品,只有这样,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才会上升。这是因为( )</p><p>①产品创新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②产研联合能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p><p>③新产品的新功能能够增大其产品的价值 ④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利润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攻关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研发新产品,只有这样,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才会上升。这是因为产品创新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产研联合能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④选项错误,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大。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后人可以从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讴歌的是辽阔海洋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这种现象表明:</p><p>①不同环境内部的矛盾有各自的特殊性 </p><p>②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p><p>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把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分别描写了塞北和江南的风光,体现了不同环境内部的矛盾有各自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①④正确,选C;②与材料无关;③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1日,第72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被载入联合国决议。这体现了</p><p>A. 中国理念符合联合国宗旨原则并得到广泛支持</p><p>B. 通过互利共赢战略可让世界各国共享发展红利</p><p>C. 中国将为全球安全治理作出努力的决心和信心</p><p>D. 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联大会议通过的决议含有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理念符合联合国宗旨原则并得到广泛支持。A项符合题意;决议内容涉及军备竞赛和武器装备,与经济合作无关,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联大的决议,主体是联大,C项与题意不符;国际新秩序并不完全符合所有国家利益,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已经远去了,影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感召力,成为唤醒人们心中爱国豪情的精神源泉。这充分说明(   )</p><p>A.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B.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p><p>C. 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D. 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已经远去了,影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感召力,成为唤醒人们心中爱国豪情的精神源泉。这充分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导人们前进的旗帜,并由此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A适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活中为了个人一时之便随手乱扔废电池的现象司空见惯,殊不知,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把握废电池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正确处理废电池的前提</p><p>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p><p>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控制好废电池丢弃量</p><p>④要正视废电池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把握废电池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正确处理废电池的前提,要正视废电池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①④正确,选B;②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选;③与材料中主旨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世界上主要有两派观点,认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比人脑更大的物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脑重”与体重之比,人是最大的,可是发现的一种野外鼠类,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得到反例”。这佐证了:</p><p>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p><p>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p><p>③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p><p>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中的事例佐证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②正确;真理不包容谬误的成分,③不选;材料中的事例佐证了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下列与上述任务相关的推导正确的是</p><p>①去产能: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引导企业转型转产→改变市场供求关系 </p><p>②补短板: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p><p>③降成本: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企业税负压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p><p>④去库存:化解房地产库存→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增加居民住房需求</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中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去产能可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围绕产业装备升级、质量提升、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等关键环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进而改变市场供求关系,①正确;补短板是做加法,民生短板涉及“再分配”,也就需要我们通过再分配手段,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进而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②正确;③“降低税负”和“降低增值税起征点”是两个不同的意思,降低了增值税起征点后,对于企业的税负压力而言,是有加大的,因此要排除③;提高了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那么钱回笼银行,市面上流通的钱就少了,对于居民而言,购房成本是加大的,会抑制居民的住房需求,故④错误。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近年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的基础上,2017年我国提出了为企业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目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减税降费政策可能产生的预期引导效应是</p><p>①企业运营成本下降→企业利润上升→各企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p><p>②投资实体经济回报增加→创业创新热情上升→资金资源流向实体经济</p><p>③职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消费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p><p>④不合理收费被废除→市场经济秩序更公平、公正→企业营商环境得到优化</p><p>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选项错误,企业运营成本下降不必然导致企业的利润上升。③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企业减税降费,与个人无关。故题目中,我国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增加投资实体经济回报,人们的创业创新热情上升,从而使资金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减税降费,废除不合理收费,市场经济秩序更公平、公正从而使企业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故②④入选。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p><p>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p>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和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发挥党领导核心作用,党要坚持依法执政。</p><p>②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科学立法,加强监督。</p><p>③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p><p>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p><p>⑤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p><p>【解析】本题以依法治国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依法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吃透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发挥党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推进科学立法”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人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公正司法”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司法机关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