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第一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15日,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立法协商座谈会,听取政协委员和来自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15名代表对《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从材料可以看出,立法协商座谈会 </p><p>①体现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p><p>②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p><p>③有利于通过协商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p><p>④能从根本上保证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对重大社会事项进行了公示,故没有体现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①不选;立法协商座谈会有利于对重大事项的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②正确;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协商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有利于通过协商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③正确;立法协商座谈会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什么几乎所有软性饮料瓶(不管是玻璃瓶还是铝罐瓶)都是圆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几乎都是方形的?下图从一个侧面给出了解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4/10/e54ce599/SYS201809141004190606683113_ST/SYS201809141004190606683113_ST.001.png" width="215"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实践是检验企业外包装设计对错的唯一标准 </p><p>②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p><p>③实践的需要推动企业对产品包装认识的发展 </p><p>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有关知识。通过漫画可知,如果牛奶容器是圆柱形,会浪费货架空间,因此几乎所有软性饮料瓶(不管是玻璃瓶还是铝罐瓶)都是圆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几乎都是方形的,这说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企业对产品包装认识的发展,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③④正确;材料未强调实践是检验企业外包装设计对错的唯一标准,故A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没有价值”说法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基本国情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基本国情没有变,就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国情的内涵在变化,就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来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判断蕴含的哲理有</p><p>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知识。选项①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②正确;根据基本国情的具体情况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巾心,确定新的举措,体现了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曲折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国家旅游局近日提出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p><p>①“厕所革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相对独立性</p><p>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p><p>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秩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 “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厕所革命”的指示有助于“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推进“厕所革命”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②③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 “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秩序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某市政府明确规定并公示了行使行政职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等内容。下列推导过程能正确体现这一举指目的的是</p><p>①实现民主监督 ②减轻政府责任 ③服务经济社会 ④聚专家智慧 ⑤规范工作流程</p><p>A. ⑤→③→② B. ①→⑤→③ C. ⑤→①→② D. 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某市政府明确规定并公示了行使行政职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等内容”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的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实现民主监督,进而规范工作流程,最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所以正确的推导过程是①→⑤→③,B符合题意;ACD均不是正确的推导过程,排除ACD。故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p><p>材料一  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人民常常沿江“祀水”。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p><p>材料二  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演变为放水活动。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p><p>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清明放水节表达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情怀,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都江堰放水节通过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展现文化多样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的作用。 ③经济决定文化,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了放水节,举办放水节活动对推动、提高都江堰旅游文化品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解析】本题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庆祝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清明放水节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都江堰放水节展现了文化多样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决定文化,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举办放水节活动对推动、提高都江堰旅游文化品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