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题中的“航天精神”是( )</p><p>A. 政治现象 B. 经济现象</p><p>C. 文化现象 D. 是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题中的“航天精神”是文化现象;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民俗文化博物馆缺乏资金,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现在门票价格Po为每张50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请根据下图及统计学家提供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估算,选择总收益最大的价格调整方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6/10/43825b19/SYS201806261004169553769309_ST/SYS201806261004169553769309_ST.001.png" width="427" height="3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提高10元 B. 降低10元 C. 提高20元 D. 降低20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总收益=价格*票数,现在门票价格Po为每张50元,其总收益为50*60=3000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该民俗文化博物馆提高票价10元,每张为60元,总收益为60*=2400元;其票价降低10元,每张为40元,总收益为40*80=3200元;票价提高20元,总收益20*70=1400元;票价降低20元,总收益为30*100=3000元;因此选择总收益最大的价格调整方案:票价降低10元,B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选项有( )</p><p>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②思想、理论、信念和道德</p><p>③民主选举、信访举报</p><p>④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p><p>⑤商品贸易</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p><p>C. ①④ D. ①②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内容和形式。民主选举、信访举报是政治,商品贸易是经济,③⑤是错误的,所以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但在当下,特别是在城市中,方言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对于方言文化,以下认识正确的是</p><p>①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其流失是优胜劣汰的选择 </p><p>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p><p>③方言文化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p><p>④方言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应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方言是特定区域环境下形成的文化载体,方言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随着城镇化进程,方言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所以应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④项符合题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其流失并不是优胜劣汰的选择,①项说法错误;③项说法绝对化;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九十六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自信,这是因为:</p><p>①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p><p>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p><p>③不断地加强党自身建设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p><p>④走与群众相结合道路,获取不竭力量之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九十六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自信,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加强党自身建设及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共产党走与群众相结合道路,获取不竭力量之源,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聚土地”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消费者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聚土地”项目</p><p>①依托互联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p><p>②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p><p>③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p><p>④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聚土地”项目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消费者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因此这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形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不是经营性收入,故排除题肢②;同时此举只是土地的流转,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故排除题肢①;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任领导一套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政策“翻烧饼”现象在我国各地时有发生。从哲学角度看,政策“翻烧饼”现象</p><p>①肯定了事物绝对运动,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p><p>②肯定了矛盾的特殊性,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p><p>③肯定了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发展的曲折性</p><p>④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政策“翻烧饼”现象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政策“翻烧饼”现象没有延续以往的政策,故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正确;“一任领导一套规划”肯定了矛盾的特殊性,它没有延续以往的政策,因而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②正确;否认了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演讲、辩论等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歌唱、舞蹈等各种文化活动。这表明( )</p><p>A.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文化生活</p><p>B.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处不在</p><p>C. 文化活动就是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p><p>D. 文化活动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现象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辨别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紧扣材料信息,进行针对性选择。在校内校外、回到家、打开电脑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到文化,说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故B符合题意;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是文化活动,但是文化活动不仅仅是艺术活动,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技术进步,故排除D;日常生活并不就是文化生活,如日常生活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故A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国家预算在医疗卫生方面,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均提高3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下列对实施相关政策后引起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p><p>①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升公民义务意识——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p><p>②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利益得到实现</p><p>③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保障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p><p>④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弱化公民权利意识——降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自觉</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属于推导型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有利于提升公民义务意识,激发主人翁意识,①正确且适合题意,排除④;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实现,②正确且适合题意;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保障人民权利,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错误的,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了 ( )</p><p>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B.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p><p>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D.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了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故B选项正确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我国新时代面向世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的倡议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议,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4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思路基金。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区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提出后,被一些海外媒体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p><p>注释:“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该计划给予欧洲130亿美元援助,在帮助欧洲的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合理性和严谨性。</p></div></div>
<div><p>【答案】合理性: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做出的决策;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者都促进或者将要促进世界经济发展。</p><p>严谨性: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②我国的“一带一路”不谋求地方事物主导权,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而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符合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宗旨,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不能简单地把我国的“一带一路”解读为“马歇尔计划”。</p><p>【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情景,综合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合理性可以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等角度思考,严谨性可以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我国的“一带一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符合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宗旨,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以下是几位同学谈节目火爆原因: </p><p>同学一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篇章,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p><p>同学二 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节目坚持自主原创,同时在舞美、道具、后期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鉴国外技术和制作经验,节目效果大气而精致。</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诗词大会利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创新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传递、选择、共享文化资源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p><p>②中国诗词大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对抗性、参与性、互动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p><p>③中国诗词大会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时代精神,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p><p>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技术成果</p><p>【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利用的角度说明创新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传递、选择、共享文化资源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其次,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分别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时代精神,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以及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技术成果等做法,让中国诗词大会受到热捧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