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馈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观众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p><p>A. 奏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B. 引领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p><p>C. 锐意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p><p>D.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体现了锐意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至12月,中央文明委组织了第一届全目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本次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家教良好等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丁300户文明家庭,并举行隆重表彰活动。举办该活动的目的是</p><p>①坚守传统家庭道德,激发文明家庭创建活力</p><p>②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p><p>③弘扬优良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p><p>④推动亿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目的在于弘扬优良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推动亿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故③④正确;①中的“传统家庭道德”有好坏之分,不能一概而论,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会在上海举行。该工程将在梳理研究中华神话资料、考古发现和各民族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学、舞台、影视、美术作品。此举旨在 </p><p>①创造优秀文化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p><p>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p><p>③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p><p>④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知识。“在梳理研究中华神话资料、考古发现和各民族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体现了我们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创作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学、舞台、影视、美术作品”体现了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选C;①不选,材料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文化事业;③不选, 因为我们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而不是抵制外来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辞中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做到</p><p>①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 ②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p><p>③充分肯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价值 ④坚定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故排除①、②选项。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做到充分肯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故③④表述正确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五周年之际,各地文明办组织开展了慰问道德模范、举办好人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这有利于( )</p><p>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p><p>②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p><p>③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p><p>④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②项符合题意;宣传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权益意识,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才能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③项说法错误;活动没有体现出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主题出版工作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取得了辉煌成就。数字显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凑卒(2016年版)》发行量接近60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21个语种,累计发行642万册,发行到160个国家和地区。这告诉我们,做好主题出版发行工作</p><p>①是响唱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p><p>②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p><p>③有利于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p><p>④有利于对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文化的特点。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凑卒(2016年版)》,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出版发行工作是响唱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选A;③强调了经济价值,不选;④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不选。</p><p>【点晴】高考中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考查会集中在大众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上,其中需要特别注意两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让考生分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哪一种文化传播途径。(2)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将被淘汰,各种传媒形式在文化传播中都将发挥自己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这场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这场由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诗词大会</p><p>①对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p><p>②创新了中国诗词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经典诵读形式</p><p>③是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的主阵地</p><p>④借助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位观</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由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诗词大会属于大众传媒,这样做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①④适合题意;②颠覆了传统的经典诵读形式说法错误,排除;③中的主阵地夸大了诗词大会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的奥运会上, “洪荒少女” 傅园慧以其生动轻松方式诠释了另一种体育精神而瞬间走红。奥运之父顾拜旦说,“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这告诉我们:( )</p><p>①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p><p>②我们应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p><p>③镇静自信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p><p>④传统文化始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镇静和自信既是古代文明的支撑,也是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保留着基本特征——镇静和自信,①正确;我们应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②说法不严密;镇静自信既是古代文明的支撑,也是新生文明的支柱,这说明镇静自信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它始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④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申遗成功( )</p><p>A. 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对话和包容 B. 确保了二十四节气能够代际传承</p><p>C. 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D. 激发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申遗成功,激发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D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错在“确保”;A 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电影正处于黄金发展期。</p><p>中国电影坚持市场主导,促进产业繁荣:截至2017年8月26日,2017年全国总票房达389. 4亿元,同比增长19. 18%;国产影片票房为205. 94亿元,同比增长8. 42%,中国电影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中国电影聚焦中国梦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和精神。中国电影倡导合作共赢,加快走出去步伐,2016年,国产影片取得了58. 33%的市场份额,在开放的格局中,中国电影打破了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平均占据75%以上份额的绝对优势,为世界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中国电影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电影强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成为中国人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文化载体。</p><p>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前提,截止2017年3月,我国银幕数为44489块,超越美国成为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并有望在2017年底突破5万块。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国电影进入黄金时代的重要依据。十八大以来,电影主管部门积极落实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制度:2013年取消了“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等6项行政审批;2016年制订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审批”等4项审批项目;2017年取消了《摄制电影许可证》和《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不再单独发放《电影技术合格证》……行业门槛进一步降低,电影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p><p>(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p><p>(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电影发展的原因。</p><p>(3)请你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②文化激荡看主导,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国电影都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具有开放精神,充分重视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挑战,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博采众长。④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生命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豪情抒写</p><p>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p><p>(2)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中国英雄、中国故事、为中国电影书写时代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p><p>定上层建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前提。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国电影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重要依据。④改革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两条腿走出中国电影产业新路径。(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p><p>(3)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爱国主义主题。③运用“互联网+电影”新业态,为电影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p><p>【解析】本题以中国电影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考生可从它启示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电影要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具有开放精神,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博采众长;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生命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中国英雄、中国故事、为中国电影书写时代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前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国电影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重要依据;改革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爱国主义主题;运用“互联网+电影”新业态,为电影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p>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地凝聚于中国梦中,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无尽魅力,它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我们一度迷失过,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回归传统文化起点去开发,全国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开始重视国学教育,说明我们并不是只停留于扼腕相叹,而是已经在反思躬行。大胆地破除西方迷思,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p><p>(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在确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p><p>(3)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召开“增强文化自信”的主题班会,请你写出两条发言要点。</p></div></div>
<div><p>【答案】(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底气,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中华文化。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2)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躬行。②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文化发展的规律。③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p><p>(3)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尊自信。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解析】本题以我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角度来分析说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在确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调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要求的知识,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p>(3)本题请考生为班级准备召开“增强文化自信”的主题班会写出两条发言要点,本题比较开放,考生只要围绕“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写出两条发言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2)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有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p><p>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走出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p><p>(3)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年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p><p>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的时刻,某班以“教育公平”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主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2)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材料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用西方标准来评价中国文艺这一误区,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我们应该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把西方文艺理论不切实际地用来评论中国文艺作品和文艺实践,违背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我们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我们要反对部分理论家和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歪曲理解,坚持文艺批评的正确方向。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艺批评不应以某种文艺理论为标准,避免标准的多元化。</p><p>(3))①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②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答出2点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教育公平”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p><p>【解析】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教育公平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真理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如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走出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如何走出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p>(3)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的时刻,某班以“教育公平”为主题展开讨论,本题请考生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属于建议类主观题,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教育公平”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