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反馈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80年来,长征精神的魅力历久弥新,长征精神的感召力跨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史诗。长征精神的强大魅力和感召力在于</p><p>①它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p><p>②它是鼓舞各族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p><p>③它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p><p>④它作为一部伟大史诗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长征精神的强大魅力和感召力在于它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它是鼓舞各族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丰富和完善,排除;选项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主办G20峰会。完成下面小题。</p><p>【1】201 6年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西湖震撼“绽放”。不仅展示了中国江南的风韵,更结合了西方的艺术气息,诗情画意的画面、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由此可见( )</p><p>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p><p>②中华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④中华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2】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做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二十四节气”是( )</p><p>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p><p>②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p><p>③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p><p>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C</p><p>【解析】本题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本题考查考生获取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p><p>【1】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不仅展示了中国江南的风韵,而且结合了西方的艺术气息,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也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p>【2】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斗拱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隼榫连接,天衣无缝,美如莲花;而汉字也是由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编织的图画,它的节奏与旋律之美、变化与和谐之美,都与斗拱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中国元素( )</p><p>①生动地展示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p><p>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p>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p><p>④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这些中国元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①;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人民通过女排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女排精神( )</p><p>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p><p>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p><p>④是建设社会主支精神文明的根本内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民族精神。女排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说法错误;女排精神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内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大陆访问团。完成下面小题。</p><p>【1】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 )</p><p>①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②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p><p>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④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汉字 “和”,甲骨文写作“龢”:左边是用竹管编制的笙一类的乐器,右边是禾苗的禾。禾苗需得阴阳六气之正,才能顺利生长,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乐器最重要的是音声相和,是宫商角微羽的绝佳配合,这是入文的和谐。一个“龢”字:( )</p><p>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②使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④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丰富历史成果。</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C</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是因为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p>【2】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个“龢”字使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④夸大了“龢”字的作用,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p>(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p><p>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p><p>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p><p>(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p><p>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p><p>(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p><p>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p><p>A.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p><p>B. 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p><p>C. 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p><p>D. 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雄者,国之干。”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有英雄而不敬重,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捍卫英雄是</p><p>A.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p><p>B.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p>C. 是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p><p>D. 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捍卫英雄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项不选;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B项错误;捍卫英雄不是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C项不选;捍卫英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p><p>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p><p>“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p><p>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p><p>(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p><p>(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p><p>(3)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每条不超过30个字)</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并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p><p>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p><p>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有着光明的未来。</p><p>(2)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我们要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p><p>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借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p><p>(3)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世界美好未来。</p><p>共商共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p>(若从其他角度作答,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也可给分。)</p><p>【解析】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根据题目中材料的表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此点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角度加以分析;其次,材料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考生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材料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此点考生可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p><p>(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根据材料的表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中,“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角度分析说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3)本题要求考生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世界美好未来或者共商共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p><p>请你以“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请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列出写作要点。</p></div></div>
<div><p>【答案】①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③全社会要学习航天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④青年学生要以航天人为榜样,继承优秀传统,践行中华民族精神。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p><p>【解析】本题请考生以“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列出写作要点,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以“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列出写作要点,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围绕“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一主题,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列出写作要点:从理论角度可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来论述;从实践角度可从全社会要学习航天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方面来论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强调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p>【弘扬“红船精神”】</p><p>材料一  作为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要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彰显巨大引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必须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光辉旗帜。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面临更多的矛盾和更大的困难,更需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更大的决心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继续改革创新。</p><p>(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引领伟大征程。</p><p>【坚定理想信念】</p><p>材料二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党品质,以及广大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p><p>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接续奋斗。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林俊德……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p><p>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p><p>(3)请你结合实际,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就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给出两条具体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就要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和发展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②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弘扬“红船精神”;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辉旗帜;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p><p>(2)①促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发挥模范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④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p><p>(3)①观看党史纪录片或上党史课,帮助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展览,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③结合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p><p>【解析】(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引领伟大征程。</p><p>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清中华民族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回答出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其次要回答新时代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可参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从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和发展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等方面加以说明。</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p><p>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无数的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中感悟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一是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三是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四是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p><p>(3)本题要求结合实际,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就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给出两条具体建议。</p><p>建议一定要围绕主题,可从身边事入手,如观看党史纪录片或上党史课,帮助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可结合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有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等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