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35:05

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届高三高考政治最后考点热身卷:文化传承与创新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此次“部编本”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初中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对此某校学生议论纷纷,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p><p>①古诗/文可跨越时,空显示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p><p>②古诗/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的精髓</p><p>③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领略到诗词的音韵之美</p><p>④学习古诗/文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 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体现了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领略到诗词的音韵之美,学习古诗/文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④符合题意;大众传媒可跨越时空显示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①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p><p>①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p><p>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③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p><p>④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承人类文明,因此葳蕤、搴芳都有其产生的渊源,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未涉及文化的民族性,故②不符合题意;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表明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故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说法错误,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在陌陌直播、斗鱼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启。核雕项目传承人马宁、古彩戏法传承人田学明、口技项目传承人方浩然等非遗大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令被誉为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收获了关注量和口碑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p><p>①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p><p>②拓展传统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p><p>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p><p>④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①不选;材料并没有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不是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②不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③正确;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宣传而获得成功,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已在境外10多家媒体播出,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p><p>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p><p>②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p><p>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p><p>④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说法绝对,①不选;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②正确;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③正确;把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放在首位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引用中国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p><p>①要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p><p>②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③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p><p>④要发挥中华文华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要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说法错误,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故①错误;开放包容就是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故②③符合题意;发挥中华文华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应遵循个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我们(   )</p><p>①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p><p>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p><p>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p><p>④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①符合题意;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③符合题意;“以我为主”是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的态度,不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态度,②不合题意;文化渗透带有贬意,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做法,④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推进“互联网十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p><p>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p><p>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p><p>④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推进“互联网十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材料未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项不选;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④项不选;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一改传统煽情的模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通过欣赏这一节目,观众深深感受到优秀文化独特的魅力。这说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p><p>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④文化能够丰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一改传统煽情的模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故①符合题意;通过欣赏这一节目,观众深深感受到优秀文化独特的魅力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①符合题意;③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能够丰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我们要</p><p>①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p><p>②以汲取世界文化为主,滋养传统文化</p><p>③结合实践和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正确取舍,与时俱进</p><p>④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革故鼎新、推陈出新</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①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我们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结合实践和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正确取舍,要因时而变,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在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滋养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创新的根基,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岁末,央视隆重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该节目用高科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它通过简易基于大量史料合理联想的“前世传奇”让观众在生动活泼的感受中触摸一件件国宝的历史温度,它多角度选取和国宝产生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讲述关于“守护”文物的“今生故事”,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p><p>那些平日里在博物馆玻璃柜里安放着的静物,通过该节目化成了“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让国宝“活”了起来。相信《国家宝藏》播出之后,会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走进文物,甚至投身到文物保护事业中去。</p><p>请你细细品味“活”了起来的国宝,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它带给你的感想。</p></div></div>
<div><p>【答案】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有生命、有温度”的国宝文物得益于高科技传媒,它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故事”的国宝文物承载着浓缩的历史文化成就,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守护国宝文物人人有责。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性格”的国宝文物显示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凝聚着国人对它深深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p><p>【解析】</p><p>该节目用高科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可考虑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它通过简易基于大量史料合理联想的“前世传奇”让观众在生动活泼的感受中触摸一件件国宝的历史温度,它多角度选取和国宝产生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讲述关于“守护”文物的“今生故事”,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可考虑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承载着浓缩的历史文化成就,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那些平日里在博物馆玻璃柜里安放着的静物,通过该节目化成了“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让国宝“活”了起来可考虑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凝聚着国人对它深深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千个艺术团队以及近千万人民民众参与这一盛会,本届艺术节通过展示各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最新成果,让人们领略世界各国艺术的、感受世界各国艺术的魅力。同时借助艺术节这一平台,让各国艺术家带来本国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充分展示不同民族艺术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充分诠释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1)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更好地促进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p><p>(2)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为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要反对拒绝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p><p>(2)①以教育为桥梁,中外各国之间更好、更直接地获得不同文化知识。②以大众传媒为媒介,使不同的国家文化交流方便、快捷。</p><p>【解析】</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更好地促进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解答本题可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错误倾向等角度考虑作答。</p><p>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为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解答本题注意题目限定: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该设问角度包含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以及文化交流,因此,考生可从以上知识点考虑作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届高三高考政治最后考点热身卷:文化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