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9%,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9%6,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p><p>【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p><p>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p><p>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p><p>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p><p>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冶,”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goingto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p><p>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p><p>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p></div></div>
<div><p>【答案】</p><p>【1】 D </p><p>【2】 A </p><p>【解析】</p><p>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①选项中“基础和核心”的表述过于夸大了文化影响力的作用。②选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都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故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并不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③④选项入选。选D。</p><p>【2】B、D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说明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选项正确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p><p>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p><p>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p><p>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p><p>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p><p>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p><p>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p><p>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p><p>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p><p>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p><p>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p><p>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p><p>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p><p>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p><p>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p><p>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经济意义而不是文化意义,排除;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p><p>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p><p>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p><p>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p><p>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p><p>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p><p>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材料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B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p><p>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p><p>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p><p>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p><p>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p><p>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p><p>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基于信任的移动互联社交方式迅速崛起,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的内容,以致于有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广泛传播。材料启示我们,必须</p><p>A.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p><p>C.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内容,启示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AB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p><p>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p><p>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符合题意。“桑梓”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说明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对“桑梓”文化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是对“桑梓”文化的传承,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p><p>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p><p>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p><p>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p><p>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选项错误,文化创新本质上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而不能说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p><p>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p><p>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p><p>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p><p>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国务院移动客户端上,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说明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文化创新的最终目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①④适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是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已举办七届,来自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青年受邀参加。举办这一活动(   )</p><p>A.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p><p>B.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p><p>C.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D.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看中国”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举办这一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更加主动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举办这一活动既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文化无关,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p><p> </p><p>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p><p>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p><p>……</p><p>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p><p>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p><p>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p><p>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p><p>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有利于解决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量不平衡问题,实现三地中小学生资源共享,促进三地协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该中学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③④符合题意;①中的“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②中的“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正所谓“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p><p>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审读设问可知,本题实质是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明确知识限定后,梳理有关知识点,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然后,再结合有关材料具体分析,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p><p>(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p><p>(2)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②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p><p>③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p><p>(2)①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p><p>②投身实践,开拓创新。</p><p>③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p><p>【解析】</p><p>此题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的奋斗事迹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两个问题,考查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知识限定为文化自信,属于措施类题型。解答此题,首先要识记文化自信的含义,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明确有关知识后,再结合有关材料分析,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来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p><p>(2)本题要求就“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的主题班会列举两个发言要点,属于开放性题型,学生围绕题中主题,言之有理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p><p>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p><p>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p><p>(1)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p><p>(2)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p></div></div>
<div><p>【答案】(1)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p><p>(2)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领;弘扬革命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心系祖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并要求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该题目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本题可以从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p>(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领;弘扬革命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以及心系祖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等。</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p><p>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美。”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虛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深刻影响。紫砂壶,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意蕴。</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紫砂壶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p><p>【解析】</p><p>此题以我国的茶器紫砂壶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属于体现类试题。试题具体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知识点。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p>根据材料信息“紫砂壶的器型与镌刻内容的寓意”“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用于外事活动”等,考生可以分别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角度具体阐释紫砂壶的文化价值。</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p></div></div>
<div><p>【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p><p>【解析】</p><p>本题以德国小镇钟情中华文化为情境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精神核心素养。</p><p>设问要求分析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学生在作答时要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异国小镇,中华文化。据此可知主要分析角度为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进一步确定需要调用的知识,“挂灯笼、贴福字”,属于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可以从传统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等方面分析;“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可以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分析。最后整合为完整答案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