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社区居委会选区的33名选民,致函该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该区的一名人大代表。33名选民提交罢免函,是符合我国《选举法》规定的,这是公民行使权利的表现,这说明( )</p><p>A.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p><p>B.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p><p>C.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p><p>D.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下列关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权力是否接受制约和监督是区分有威信与无威信政府的主要标志</p><p>②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p><p>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p><p>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解析: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所以①是错误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所以③也是不对的。故本题选择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政府采取的一切措施概括起来就是( )</p><p>A.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p>B. 加强社会建设</p><p>C.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p><p>D. 管理和服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政府的一切措施,政府的各项职能概括起来就是管理与服务,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我国,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是</p><p>A. 行使政治权利 B. 遵守宪法和法律 C. 关注国家大事 D. 维护公众利益</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公民活动的基本准则,B正确;AC不符合题意;D的行为主体不是公民,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这句话,有一种解读是人们只有在首先满足了自己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其中也包括政治参与活动。这种解读说明 ( )</p><p>A. 发展经济与文化是提升公民政治素养的唯一途径</p><p>B. 从事政治参与活动,首先要解决公民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p><p>C. 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p><p>D. 政治参与活动是建立在其他活动的基础之上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发展经济与文化并不是提升公民政治素养的唯一途径,A项不选;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B项不选;材料中的解读说明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③正确;材料中的解读说明政治活动是建立在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并没有包含建立在其他活动基础之上的解读,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走出国门,中国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此,公民在出国旅行前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法律法规,做文明旅客,更好地维护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形象是( )</p><p>①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p><p>②公民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要求</p><p>③公民维护国家荣誉的表现 </p><p>④公民树立权利意识的表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维护国家形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①正确;维护国家形象是公民的义务,不是公民的权利,②不选;维护国家形象是公民维护国家荣誉的表现,③正确;维护国家形象是公民履行义务的表现,不是树立权利意识的表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某在商店购买了一台收音机,回家后发现有质量问题,随即打开检查时将一零件弄坏,甲便找到商店以该收音机质量问题要求退货,而商店则以收音机损坏为由拒绝退换。经投诉,有关部门认定收音机确实有质量问题,商店应该退换,但是应该扣除零件的费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p><p>①他们都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p><p>②卖者应该是义务的主体,买者应该是权利的主体 </p><p>③他们都否认自己是义务的主体 </p><p>④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权利的主体</p><p>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表明甲某和商店都有自己的权利,也都应履行自己的义务,这说明他们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①正确;卖者和买者都是权利的主体,也都是义务的主体,②不选;甲某不愿承担损坏收音机零件的责任,商店不愿承担收音机质量问题的责任,他们都否认自己是义务的主体,③正确;甲某要求赔偿,商店拒绝退换,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权利的主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p><p>A. 历史性 B. 社会性 C. 阶级性 D. 民族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习近平在调研工作时指出: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这是因为,在我国 ( )</p><p>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p><p>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p><p>③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p><p>④专政是民主的基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国家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需求,做好民生保障,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①②正确;我国人民不具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③错误;专政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专政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纳税人的钱花得正确不正确、值得不值得、效果好不好,“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政府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p><p>①是对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p><p>②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p><p>③确保了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p><p>④有助于“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扩大公民政治权利”的说法错误,①不选;政府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②正确;“确保”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说法绝对,③不选;政府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有助于“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直接选举活动的是( )</p><p>A. 黄山市黎阳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p><p>B. 王家庄村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p><p>C. 黄山市黟县人大代表的选举</p><p>D. 安徽省人大代表的选举</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是直接选举,A项不选;村委会选举也是直接选举,B项不选;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的也是直接选举的方式,C项不选;省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的是间接选举的方式,不属于直接选举,D项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敢腐” ,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府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p><p>“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请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内容,论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p><p>有人认为,我国只要依靠法制,加大问责力度,就能够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反腐的动力和意义。②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我国公民一方面接受政府的管理,一方面享受政府的服务。防止腐败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以人民的名义,是动力也是意义。</p><p>此观点片面:①我国加大问责力度,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提高政府的工作水平;②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民主和法制,缺一不可。(5)③此观点强调依靠法制,忽略了民主的巨大作用,所以片面。</p><p>【解析】本题以反腐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宗旨及原则、政府的权力受监督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为什么说“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和意义,考生可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反腐的动力和意义;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防止腐败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以人民的名义是动力也是意义的角度来进行说明。</p><p>材料中某人的观点是片面的,考生可从加大问责力度能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但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不仅要靠法制,还需要依靠民主的角度来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6年9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6年10月31日前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p><p> </p><p>材料二、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某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该学习小组组员就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是否应该实行实名制进行了讨论。正方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实行实名制,这样可以防止公民滥用网络自由;反方不赞成这一做法,认为这样做会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利于公民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p><p>⑴根据材料一,公民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反映意见,这是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初次之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p><p>⑵简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p><p>(3)选取一方观点,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并结合实践,请你对公民如何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除此之外,公民还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p><p>(2)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p><p>(3)①正反: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实行网络实名制,能够有效防止公民滥用网络自由,促使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因此,实行网络实名制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p><p>反方: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实行网络实名制,不利于公民充分表达意见、提出建议,会影响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p><p>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积极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促进决策机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p><p>公民可以利用网络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公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抵制网络违法行为。(建议开放型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p><p>【解析】本题以网络政治参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主决策、公民的政治权利及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原则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反映意见,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除此之外,公民还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p><p>(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考生可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等角度来说明。</p><p>(3)如果选择正方观点,考生可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的角度,说明实行网络实名制能促使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实行网络实名制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的角度来论证。如果选择反方,考生可从实行网络实名制不利于公民充分表达意见、提出建议,会影响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的角度进行说明。公民如何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考生可从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利用网络行使监督权;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