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未婚青年男子对即将到来的2017年有极高的期待,他们认为,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是雾水桃花年,在这一年展开恋情并如愿的机会大增。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婚姻大事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p><p>①主观臆造的联系不能代替事物所固有的联系 </p><p>②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p><p>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④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结果</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认为个人婚姻大事同生肖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观点属于主观臆断的联系,从哲学上来看,这种联系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主观臆造的联系不能代替事物所固有的联系,故①③表述正确入选。②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p><p>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p><p>B. 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p><p>C. 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p><p>D.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材料中清朝的这首钓鱼歌谣强调了不同季节钓鱼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B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A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C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今天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现阶段,党和政府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p><p>①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p><p>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p><p>③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同 </p><p>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p><p>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顶层设计”是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因此,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要求必须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优化趋同”观点错误,③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专家叶培建透露:“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在中国实现成功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基础上,我国将发射的火星进入器、探测器于6年以后踏上火星探测的行程,这表明</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p><p>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这表明我国通过科学实验这一实践活动来推动对火星的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 </p><p>①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p><p>②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p><p>③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p><p>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DNA螺旋结构表明了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将于2016年建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带来更多更好的图像资料,也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边缘。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eae8f1bb/SYS201801021839142185369006_ST/SYS201801021839142185369006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p><p>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项错误;材料表明经过实践研制出来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取得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这种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一定条件下,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 </p><p>②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p><p>③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下把握整体 </p><p>④正确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这种观点启示我们认识部分的作用,抓住部分,重视量的积累,③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本题中的部分不一定是关键部分,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修改表明</p><p>A. 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受到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p><p>B.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 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p><p>D. 尊重抗战历史事实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所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抗战历史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受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A项不选;由“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B项正确;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C项不选;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悟空”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说明( )</p><p>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p><p>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p><p>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题目中“悟空”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①④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杰克·韦尔奇(美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条用人规律并称之为“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问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p><p>A. 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p><p>B. 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p><p>C.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p><p>D. 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要素具有差别性,起着不同的作用,要区别对待,同时要素具有不确定性,要统筹兼顾,优化组合要素之间的关系,用关键部分带动整体。A、B两项表述错误。C项强调整体的作用,应舍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看,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这一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需要( )</p><p>①在各要素之间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p><p>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p><p>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p><p>④坚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看,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这一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需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强调的是整体性。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升空。在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p><p>A. 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p><p>B.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C. 科技创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p><p>D. 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长征五号’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说明科技创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故C选项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是直接动力,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洋鱼源枯竭,联合国预估2050年将无鱼可吃,近年花枝、软丝等海洋鱼类遭过度滥捕,渔获量年年下降。国家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耗时2年成功建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创下全球首例。从联系的观点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建立说明</p><p>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p><p>②深刻把握事物本质是人们成功改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p><p>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p><p>④只有基于事物固有联系,改造世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们成功改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干涸了。“三候”现象表明( )</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p><p>C. 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三候”现象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认识事物应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人的主观需要出发,C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p><p>“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p><p>②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解析】本题以法治中国的建设为背景此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题中着重从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9月3日,习近平在大阅兵前的讲话中宣布裁军30万人,这一决定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军情。通过裁减军队员额,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结构,把我军建设的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次裁减军队员额,重点是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优化军队结构。 做了减法的同时又增加了高级别兵种,三军特种作战、电子信息化对抗、网络攻防、空天力量等高技术兵种所占比例越来越高。</p><p>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本次裁军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本次裁军着眼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p><p>②通过裁军把我军建设的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体现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p><p>③有增有减,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增加高级别兵种,调整优化军队结构,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④通过裁减军队员额,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结构,利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p>【解析】本题以我国裁减军队员额,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结构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说我国本次裁军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的。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故本题中考生着重可以从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以及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