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周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模型作为消费结构预测模型,其模型为:C=α+βNI +γC-1+μ模型中C表示当期消费额,NI表示当期国民收入,C—1表示前期消费额,β表示短期边际消费倾向,μ表示随机误差,α为一常数。由此可知要想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必须</p><p>①促进生产,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p><p>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③健全市场信用机制,鼓励贷款消费</p><p>④立足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p><p>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公式我们可知,消费额与国民收入、边际消费、消费倾向有关。所以要想提高消费水平,刺激消费,从根本上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故①正确。面对不同的消费倾向,我们必须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故②正确。面对边际消费,企业应该立足市场,不断开拓新产品,激发人们的消费需求,故④正确。鼓励贷款消费,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再者公式也没有涉及到消费类别,故③不符合题干。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漫画《买得起修不起》,回答问题。</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1ca4d18c/SYS201801021823319929317607_ST/SYS201801021823319929317607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1】商家、厂家的做法主要侵犯了</p><p>A.消费者的安全权 B.消费者的知情权 C.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D.消费者的求偿权</p><p>【2】商家、厂家的做法</p><p>①损害了自身形象 ②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 ③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 ④不利于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运行</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D</p><p>【解析】</p><p>【1】本组题通过漫画形式考查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中可以看出农民的苦恼在于买的产品在损害后无法获得赔偿,因而商家的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求偿权。第1小题D项应为正确答案,而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得到体现。 故本题答案选D。</p><p>【2】第2小题考查商家、厂家做法的危害性。②很显然错误,因为不注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必不利于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建立,最终影响企业利润的获得。利用排除法,①③④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导致三鹿奶粉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贩子在原奶收上来后,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质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增加原奶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所以它成了不法商贩手中的“秘密武器”。不法商贩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p><p>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平原则</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市场交易原则,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劣质奶粉”等事件的共同特点是:以次充好,有悖诚信。因此,不法商贩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把“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做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关心群众的利益,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与我国相一致。</p><p>①市场经济的性质 </p><p>②经济发展的目的 </p><p>③市场秩序的建立</p><p>④国家机构的原则</p><p>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虽然是金融危机的背景材料,但是侧重点是我国政府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具体措施,“改善民生扩大消费”,还要注意审设问是从经济学角度所以先排除④,因为④是从政治学角度来说的;③的侧重点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合理有序的秩序,而不是民生,所以和题意不符;综上选①②。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p><p>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p><p>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p><p>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p><p>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p><p>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审清题意设问,即“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作为行政机关要履行职能,故①符合题意;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故③符合题意; ② 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题干指向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故排除 ②; 国家不会直接干预经济,故 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市首家由外资银行控股的村镇银行密云汇丰村镇银行开业。该银行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量身定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以此来解决农村的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贷款瓶颈问题。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p><p>①避免市场调节的缺陷,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素质</p><p>②可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p><p>③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拉动农村经济增长</p><p>④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们要读懂题意和题干本身的限定,如果不看这些,随意拓展,可能我们觉得哪项也应该选(其实这也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关键是看该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问题,所以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只有从这方面考虑,①错在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素质,范围过大且脱离题意;③似乎很有关系,但是这属于间接引申的选项,即不是直接联系而是间接联系,故不选。综上选②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市场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材料中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市场调节的</p><p>A.盲目性 B.自发性 C.滞后性 D.法制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体现了商家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近年来,市场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表明</p><p>A.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 </p><p>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p><p>C.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p><p>D.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随着住房市场的发展,引发房价上涨过快,这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说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D项正确,入选;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错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漫画回答下面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1ca4d18c/SYS201801021823332117170420_ST/SYS201801021823332117170420_ST.001.png" width="226"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1】漫画中的制假行为</p><p>A.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p><p>B.违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原则</p><p>C.是市场调节滞后的体现</p><p>D.会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p><p>【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制假行为,说明</p><p>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p><p>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的弱点</p><p>C.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p><p>D.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消极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A</p><p>【解析】</p><p>【1】本组题以政府保护制假问题为背景,考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地政府拿着打假的旗帜,但在暗中保护本地制假者,违反了平等性的要求,B入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p><p>【2】制假行为的出现是由于制假者自发追求物质利益,损害了他人和社会利益,是市场调节自发性弱点的体现,选A;它不能体现B、C的内容,D表述错误,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积极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经调査,盐城水被污染是由于取水口的上游地区近几年盲目引进了上百家化工企业,本次污染事故系某化工企业偷排污水所致。该化工厂唯利是图的做法体现了市场调节的:</p><p>A.盲目性 B.自发性 C.滞后性 D.违法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说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因而其决策有一定的盲目性,A不符合题意;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说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追求自身不正当利益,不顾他人利益,B符合题意;滞后性是说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强调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调整的“时间差”,C不符合题意;市场调节没有违法性,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外部市场的疲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适时的调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扩大内需</p><p>①降低存贷款利率②降低消费税③扩大政府投资建设规模④提髙城镇职工工资水平</p><p>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中考查扩大内需的措施。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把握各个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扩大内需的经济手段有两大主要手段: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题肢中①②③④肢都有利于扩大内需,都入选。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把握各个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是因为</p><p>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能发挥积极 </p><p>B.只有宏观调控才能对市场起调节作用</p><p>C.宏观调控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p><p>D.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考查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A项表述错误,尽管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但是它主流是积极的,排除;B项表述错误,宏观调控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允许农民以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这有利于</p><p>①增加农民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p><p>②完善农村的经营体制 </p><p>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p><p>④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p><p>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是说明了这个新生事物的过程,并不等于就有利于能增加农户的收入,能否增加要素收入,还要看经营的实际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故①排除,②③④正确,入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纷纷把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资源分散,要通过改制、重组、合并,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p><p> 材料二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丰厚。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把举办第三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作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契机。为了让本次文博会更具特色,山东省政府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我为文博会提创意”建言献策活动。</p><p>(1) 分析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p><p>(2) 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3分)②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③有利于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改善其消费结构,提高其消费水平。(3分)</p><p>④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保持社会安定。(3分)⑤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2分)</p><p>(2)①市场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调节“无形手”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5分)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的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5分)③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2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对文化产业的意义也有所阐述。本题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考查了其经济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回答本问关键要结合材料,并围绕“促进增长、振兴产业、带动就业、满足消费、提升实力”组织答案。</p><p>(2)本问是一道说明阐释类的题目,要求要全面和缜密,关键是解释明白。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调节“无形手”的基础性作用,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的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 材料一 欧洲空中客车是欧洲许多国家联合生产的。</p><p> 材料二 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长6%;2010年增长速度达10%以上。</p><p> 材料三 中国2010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57.4亿美元,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80亿美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p><p>(1) 上述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p><p>(2) 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p><p> </p></div></div>
<div><p>【答案】</p><p>(1)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6分)</p><p>(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5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生产要素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5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到处寻找投资机会和投资领域;(5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分)第⑴问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第⑵问回答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即可。</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此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设问指向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不难判断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p><p>(2)此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设问指向是考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 材料一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绿豆也卖到了一斤十块。网民们将其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等。出现这种五谷杂粮价格暴涨现象,有媒体称源于养生节目,养生专家们说啥东西好,那东西很快就价格上涨。但是,推动杂粮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不全是养生节目,还有大量游资故意炒作和市场价格监管不力两大主因。当然还与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有关。</p><p> 材料二 2010年5月22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加强市场的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并提出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6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p><p>(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五谷杂粮价格异常波动等现象的认识。</p><p>(2)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中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⑴①杂粮价格飞涨是价格规律作用的结果。供求影响价格,由于生产和游资炒作的原因,使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又日趋上升,导致五谷杂粮价格飞涨;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杂粮价格飙升反过来又吸引了大量游资的炒作和经营。</p><p>(5分)②消费行为和需求受从众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养生节目、专家指引推动大家从众消费。(4分)(若答到“消费需求受商品本身使用价值的影响。杂粮能养生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可适当给分)。③杂粮价格的异常波动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市场秩序,保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5分)</p><p>(2)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4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杂粮价格的调整,对低收入人群发放的临时价格补贴,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4分)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稳定市场,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本问首先要抓住关键信息“价格异常波动”,然后再分析引起价格变动的原因;其次要注意结合材料,由“……等现象”可知,还应结合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2)本问主要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展开,围绕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等角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