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石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种商品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6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分别为( )</p><p>A.720万元,6元 B.600万元,5元</p><p>C.72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p><p> </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p><p>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之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题意可知,2016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价值总量为5×100×(1+20%)=600万.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18日,李先生在朔州某S店花18万元购买了一辆汽车,然后开车去附近某加油站购买了100元的当日零售价是7.46元/升的93号汽油。这里的18万元和7.46元( )</p><p>A.履行的都是价格尺度,都是观念上的货币</p><p>B.履行的都是流通手段职能,都是现实的货币</p><p>C.前者履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后者履行的是价格尺度职能</p><p>D.前者履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后者履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p><p> </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试题分析: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题目中花18万元购买了一辆汽车,这里18万元履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零售价是7.46元/升的93号汽油,这里7.46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故C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巴西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生物燃料乙醇产国。此外,受油价格过高影响,美国市场大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降。据此回答题。</p><p>【1】高油价推动乙醇燃料的生产与使用表明( )</p><p>①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对生产经营有种要影响</p><p>②价格决定生产,某种商品价格越高,从事该商品的生产越少</p><p>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p><p>④某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p><p>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p>【2】受油价过高影响,汽车销量下滑,说明( )</p><p>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p><p>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p><p>③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p><p>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p><p>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p><p>【1】D </p><p>【2】B</p><p>【解析】</p><p>【1】试题分析:高油价推动氢、乙醇燃料等新能源的生产与使用说明价格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同时由于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消费其替代商品,①③入选。②错误,价格影响生产,而不是决定,并且商品价格越高,越会使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④错误,商品价格提高,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选D。</p><p>【2】试题分析:因为汽油与汽车属于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故受油价过高影响,汽车销量会下滑。故①②入选。③错误,表述的是替代品,与题意不符。④错误,汽车的需求量减少,不应该再增加汽车的供给。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7月18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0938元;2015年10月8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512元。根据材料回答题:</p><p>【1】对上述材料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p><p>①美元升值 ②人民币价值 ③美元汇率升高 ④人民币汇率升高</p><p>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p><p>【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题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这一变化可能会使( )</p><p>A. 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p><p>B. 我国居民更多的去美国旅游</p><p>C. 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进口</p><p>D. 我国留美学生的负担减轻</p><p> </p></div></div>
<div><p>【答案】</p><p>【1】 A</p><p>【2】A</p><p>【解析】</p><p>【1】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2015年7月18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0938元;2015年10月8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512元,可以看出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升高。故①③选项入选。选A。②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p>【2】试题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升值这一变化可能会使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因为相同多的人民币现在如果购买美元买的比以前要少。故A正确入选。B错误,我国居民会减少去美国旅游。C错误,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进口。D错误,负担加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p><p>A.商场购物“洗刷刷”-使用信用卡方便</p><p>B.冬天的黄花比夏天贵-供求决定价格</p><p>C.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p><p>D.不看广告看疗效-从众心理主导消费</p><p> </p></div></div>
<div><p>【答案】A </p><p>【解析】</p><p>试题分析:冬天的黄瓜比夏天贵体现了供求影响价格,而非供求决定价格,排除B;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体现了价格变动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排除C项。不看广告看疗效体现了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排除D。商场购物“喜刷刷”体现了使用信用卡安全方便,故选A。</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A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的就业情况</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fb322d46/SYS201801021833189854588169_ST/SYS201801021833189854588169_ST.001.png" width="336" height="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注:A市企业75%以上的从业人员在中小企业就业。 </p><p>材料二:A市不同学历劳动者的收入情况比较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fb322d46/SYS201801021833189854588169_ST/SYS201801021833189854588169_ST.002.png" width="332"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p><p>(2)材料的情况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有什么启示? </p><p> </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A市的就业。(2分)材料二反映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2分) </p><p>(2)启示:①我国必须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推动我国就业工作;(3分) ②国家和企业必须重视对劳动者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3分) ③劳动者要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3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解答好图标题要求主意以下几点,一般来讲,相对完整的图表由表头信息、图表本身内容和“注”三部分构成。图表本身内容是最突出的,也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往往容易忽视“注”中的有效信息。本题两个表格主要反映了是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的两个方面的问题。</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的情况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有什么启示。启示类题目答题方法:</p><p>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本题中主要考虑从三个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政府方面要注重平台的搭建以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小企业。企业方面要加强对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公民个人角度考虑从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