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18:23:36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4.9政治周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016年4月11日,全国首例副省长出庭应诉的“民告官”案件开庭,打破了“告官不见官”的现状,彰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副省长出庭应诉体现出公民</p><p>A.平等地享有权利             B.平等地监督法律实施</p><p>C.平等地履行义务           D.平等地行使国家权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全国首例副省长出庭应诉的“民告官”案件开庭,打破了“告官不见官”的现状,彰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副省长出庭应诉体现出公民2015年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是</p><p>履行义务,C正确且符合题意;A B D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p><p>A.人民当家作主  B.阶级性   C.民主性 D.广泛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根本属性,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 D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2015年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特赦是落实“依宪治国”的具体表现,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已经有了特赦规定。此次特赦体现了 </p><p>①依宪治国理念,有利于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p><p>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罚的执行进行变通</p><p>③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p><p>④国家主席对罪犯的审判和特赦有最终决定权</p><p>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在我国法律的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同时对刑法的执行并不能执行变通权,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国家主席可以享有荣典权,但是没有审判权和最终决定权,故排除。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以及投资体制的改革,民间社会资本越来越多地参与高速公路投资和运营。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行政手段难以有效规范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者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行为。对此,新的高速公路的质量评价体系里将赋予公众议价权,根据用路者给分多少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此举一旦落实将</p><p>①使我国公民的社会管理参与权得以扩大</p><p>②为用路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新的法律途径</p><p>③让公众分担行政职能部门对高速的管理责任</p><p>④为引入社会力量经营高速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新的高速公路的质量评价体系里将赋予公众议价权,根据用路者给分多少动态调整收费标准,说明此举一旦落实将使我国公民的社会管理参与权得以扩大,将为用路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新的法律途径,①②说法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公众没有对高速的管理责任。④说法不对,政府才会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 —2015年)实施评估报告》指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已全面落实,规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p><p>③能够使人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主人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实现了公平正义 </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已全面落实,规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够使人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主人,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深圳“两会”期间,包括年龄最小的13岁少先队界代表柳博在内的来自科技、社工、教育等界别的10名青少年代表列席了两会,在现场发出“最青春”的建言,引人关注。青少年列席“两会”</p><p>A.完善了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      B.体现我国人大代表的广泛性</p><p>C.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公民之心    D.是公民在行使基本的民主权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少年列席“两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C正确且符合题意;A B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技术进步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网络舆论监督成为监督新形态。201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领导干部没有准备好面对网络舆情。重视网络舆情的原因是</p><p>①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p><p>②舆论监督可以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p><p>③有利于建设阳光政府,做好政务公开</p><p>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之所以重视网络舆情, 是因为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可以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③④都不是重视网络舆情的原因,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自媒体账号虽可匿名,但不该违背法律法规、挑战公序良俗,要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p><p>②应理性行使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p><p>③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p><p>④要不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根据材料的表述,自媒体账号虽可匿名,但不该违背法律法规、挑战公序良俗,要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这说明了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即要理性行使公民的权利,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不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故③④入选。①选项错误。②选项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1日是我国《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12周年。国家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因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得赢官司。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p><p>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p><p>②保障公民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p><p>③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p><p>④人民群众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国家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使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得赢官司,有利于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与国家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通过互联网推出了其公益之作《穹顶之下》,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频。截至2015年3月1日12时,这一长达103分钟56秒的调查纪录片在网络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迅速突破1.17亿,同时还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掀起了一场指尖上的传播风暴。对于雾霾,大家并不陌生,在2014年平安夜,华北、江淮许多地区继续遭遇”十面霾伏”,不少网友调侃,当圣诞老人遇到雾霾天,即便拿出导航也无法定位,礼物迟迟不来,因为圣诞老人在雾霾中迷失了方向。有关专家称,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是造成严重雾霾的根本原因。治理雾霾,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p><p>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化解产能过剩,这是走到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奖补资金,推动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此外我国财政支出还用于以下领域:教育方面,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农业方面,继续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试点;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大高三政治气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p><p>(2)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哪些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相关部门治理雾霾的工作,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雾霾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⑤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积极参与到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去。(任答4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p><p>(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财政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在农业、扶贫、生态环保方面的投入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发展。(每点4分)(说明:本题按照出题要求考查财政作用的记忆及运用分析)</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作为公民而言,要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要有所作为,主要体现的知识点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与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到有序政治参与。前面的两个原则相对好作答,第三点中公民的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是指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雾霾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同时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哪些作用。财政的作用课本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分别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对应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从材料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4.9政治周练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