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名言名句
<p>程颐名言名句</p><p>1、做官容易失去人的理想和抱负。</p><p>2、圣人的话,如果说远就像是在天上,如果说近就像是在地上。</p><p>3、研究学问的人要务求实际,不要靠近虚名。如果有意识地靠近虚名,那么大的原则已经失去了。</p><p>4、用说话谨慎来修养他的德行,用饮食有节来修养他的身体。</p><p>5、从经典中探求其理的目的在于实践和应用。</p><p>6、学者须知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p><p>7、人静之后可以见到万物自然都有生机勃勃的春意。</p><p>8、积学于已,以待用也。</p><p>9、人有意识地为公,其实就是私心。</p><p>10、君子求学问为了自己增长知识,小人求学为了迎合别人的爱好。</p><p>11、做学问的人要先学会怀疑。</p><p>12、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p><p>13、天和人是一体的,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分别。</p><p>14、世间的事情虽然很多,但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p><p>15、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p><p>16、心有主见,就能不被外物所牵动。</p><p>17、易,是变化的意思,随时随地变化来顺从大道的要求。</p><p>18、凡是事物都有本和末,本末是一体的,不可以把本末分开为两段。</p><p>19、因情绪激动去赴死很容易,无所畏惧地为正义而牺牲就比较难。</p><p>20、本性就是天理。天下的理,推究其根源,没有不是善的。</p><p>21、教人末见意趣,必不乐学。</p><p>22、人心的发动,是用语言来表达的。</p><p>23、做学问的方法没有什么窍门,知道错误,赶紧改正错误罢了。</p><p>24、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p><p>25、要使内心平静,不受来自外部事物的干扰,就应该虽接触事物,却不执著、留恋于任何事物。</p><p>2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p><p>27、凡是解读经典与别人有所不同,没什么害处。但是关键的地方不能不一样。</p><p>28、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p><p>29、独处而静思者非难,居广而应天下者为难。</p><p>30、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意。</p><p>31、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p><p>32、大抵尽仁道,即是圣人。</p><p>33、心志使气发动的情况十之有九,气使心志动摇的十之有一。</p><p>34、人的心本来是空虚的,应对万物而不留痕迹。</p><p>35、身体里面还有个真身就当他是心。</p><p>36、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p><p>37、君子为人处世,如果事情对义没有什么伤害,顺从低俗的做法是可以的;如果对义有害处,就不能顺从。</p><p>38、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p><p>39、孔子的言语句句是出自自然,孟子的话句句是出自事实。</p><p>40、太强必折,太张必缺。</p><p>41、如果不明事理,那么动就不知道往哪里去;如果不动,那么即使明白事理也没有用处。</p><p>42、热极生风,穷极思变。</p><p>43、君子做事依据天理而行,所以常常心情舒畅、安泰;小人做事被物欲所奴役,所以会有很多的忧愁、悲伤。</p><p>44、人无忠信,不可立世。</p><p>45、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p><p>46、良知良能,都不是从哪里学来的;是出自于天性和本能,不是依赖人力所能达到的。</p><p>47、人有欲望就会失去刚强,如果刚强就不会屈服于欲望。</p><p>48、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p><p>49、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p><p>50、无人欲即皆天理。</p><p>51、每个人都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如果能避开短处而选择人的长处,都可以任用。</p><p>52、学者求学一定要务求实际,不要过早靠近名利才对。</p><p>53、君子教育学生是有次序的,先从小的、近的事情和道理教导他们,然后再从大的、远的事情和道理教导他们。</p><p>54、了解了它就一定喜欢它,喜欢它就要追求它,追求它就一定要得到它。</p><p>5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p><p>56、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盛则招拂。</p><p>57、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p><p>58、即使是天下的公事,如果用私心去办理,就是私事了。</p><p>59、学者须要会疑。</p><p>60、评价圣人的本质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评价他们有为的事业功绩就会有差别。</p><p>61、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p><p>62、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p><p>63、不偏不倚叫做中,守中不变叫做庸。</p><p>64、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p><p>65、凡能在日常生活中学得人情世事,就是获得了人生最高真谛。</p><p>66、滋润养育自身一定要用诚敬,求学的目的就在于获得知识和学问。</p><p>67、学问来源于思考。</p><p>68、去不仁则仁存。</p><p>69、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通达人情世故。</p><p>70、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p><p>71、想要为自己谋得私利,必定伤害别人的利益,所以会招来很多的怨恨</p><p>72、一个中字最难理解,必须是默默的理解,靠心来领悟。</p><p>73、孟子的行善和养气的学说,都是前世的圣人们所没有阐发过的。</p><p>7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p><p>75、圣人不敢有忘记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p><p>76、懈意一生,便是自弃自暴。</p><p>77、圣人的道理,平坦得就像大路一样,()学者苦于不能得其人门的要领。</p><p>78、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浪涛天。</p><p>79、顺理则裕,从欲惟危。</p><p>80、天下的事情,不是前进就是后退,没有固定的规律。</p><p>81、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