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人生
<p>曾经有人问在大街上散步的雕塑大师罗丹:“什么是艺术?”</p><p>罗丹毫不迟疑地回答:“减去多余的部分。”</p><p>人生亦是如此,许多时候,我们不正是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吗?</p><p>人生一世,白云苍狗,减去多余部分,才能过好幸福一生。</p><p>01</p><p>要求减了,苦恼就少了</p><p>善用人生的减法,减去要求,苦恼自然就少了。</p><p>人生,要学会享受简单的幸福,要求不要太多。</p><p>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其著作《断舍离》中提出了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p><p>“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以避免过度摄取;</p><p>“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以避免过度堆积;</p><p>“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p><p>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p><p>若我们能对内心深处形形色色的要求“断舍离”——“断”过分要求,“舍”过多要求,“离”过高要求,就能在简单的生活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有的人,一生都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左右,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却不知要求越多、苦恼越多。</p><p>到头来,过多过高的要求不但没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反而扼杀了那些简单的幸福。一箪食,一瓢饮,虽在陋巷,不改心乐;一盏茶,一本书,即在窄屋,心生欢喜。</p><p>人生啊,要求减了,苦恼就少了。要记住:不要被所谓的高要求拉低了自己的快乐指数。幸福的人生,贵在减去要求、少点苦恼。</p><p>02</p><p>欲念减了,痛苦就少了</p><p>善用人生的减法,减去欲念,痛苦自然就少了。</p><p>《菜根谭》有言:“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p><p>这句话告诉我们:欲念就如同一条狭窄不堪的小路,一旦踏上这条路,前路便坎坷难行,一不小心还会陷进泥潭里寸步难行。</p><p>诚然如此,痛莫大于求而不可得,苦莫大于得而不知足。</p><p>人生的大多数痛苦都源自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所谓欲念太多、快乐太少,就是如此。</p><p>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p><p>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对夫妇,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家里总是其乐融融的。</p><p>有一天,淳朴的农夫像往常一样去田野里耕种,结果他一锄头挖下去竟挖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物件,农夫拿起来定睛一看,竟是一座价值连城的金罗汉。</p><p>农夫高兴地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和亲朋好友。</p><p>他和亲友都乐不可支,决定办场宴席好好庆祝一下。</p><p>可是农夫的妻子却整天愁眉苦脸,慢慢地,连家里的氛围都变得凝重起来。</p><p>到了举办宴席的那一天,农夫的妻子还是闷闷不乐。</p><p>有人好奇地问道:“你丈夫在田野里挖出了金罗汉,现在你们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去城里住漂亮的大宅子,你为什么还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呢?”</p><p>农夫的妻子答道:“因为我们不知道另外的17个金罗汉在哪里。”</p><p>幸福的人生,貴在减去欲念、少点痛苦。</p><p>03</p><p>攀比心减了,忧愁就少了</p><p>善用人生的减法,减去攀比心,忧愁自然就少了。</p><p>人生的不幸,往往是在与人攀比中产生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那么好”、“别人家的老公多贴心”、“别人家的公司福利多么好”……</p><p>比着比着,快乐就没了;比着比着,忧愁就来了。</p><p>殊不知,盲目的攀比无异于自取灭亡。</p><p>04</p><p>幸福的人,大多懂得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减去多余部分,才能过好幸福一生,因为:</p><p>要求减了,苦恼就少了;</p><p>欲念减了,痛苦就少了;</p><p>攀比心减了,忧愁就少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