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9 06:01:27

回南开 —— 重庆记行(续篇)

<p>一</p><p>重庆与南开,慈母与儿郎;</p><p>七十有余载,重彩谱华章。</p><p>生我亦育我,母校亦家乡;</p><p>游子行千里,天涯明月光。</p><p>二</p><p>一别十年归,家门竟彷徨;</p><p>儿童笑相顾:焉能算老乡?</p><p>高楼如春笋,跬誉小香港;</p><p>昔日沙坪坝,尔等可知详?</p><p>问答未及已,蓦然见门墙:</p><p>校徽濯清涟,题字灿华光。〔1〕</p><p>儿童争相告:南开中学堂</p><p>要是考得上,做梦都喷香!</p><p>三</p><p>坦荡迎宾路,纵横数里长;</p><p>高树夹道绿,清辉照衣裳。</p><p>巍峨教学楼,雄峻焕容光;</p><p>科技艺术馆,新颖更堂皇。</p><p>宿舍变公寓,食堂成殿堂;</p><p>球场星棋布,缤纷各有长。</p><p>四</p><p>步入三友路,绿竹蔽日光;</p><p>腊梅香如故,松柏郁苍苍。</p><p>宏阔大操场,气宇更轩昂;</p><p>学子逾三千,晨曲动四方。</p><p>极目向天际,小村映山光;</p><p>近村情更怯,旧居可换装?</p><p>五</p><p>喜见津南村,翻修旧时裳;</p><p>灰砖四合院,古朴更端庄。</p><p>缓步至家门,抚墙忆高堂;</p><p>亲师重重恩,没齿不能忘。</p><p>六</p><p>抗战烽烟起,家国遭祸殃;</p><p>日寇炸天津,毁我众学堂。</p><p>报仇雪国耻,柏苓志更强;</p><p>南开屹重庆,浴火金凤凰。〔2〕</p><p>教育为救国,志士聚八方;</p><p>父母比翼来,矢志树栋梁。</p><p>七</p><p>风雨复兴路,热血铸辉煌;</p><p>当年教师村,如今纪念堂。</p><p>主席曾亲临,兴会吟诗章;</p><p>拜谒老校长,总理情更长。〔3〕</p><p>张张状元榜,历历院士墙;〔4〕</p><p>英才代代出,美名四海扬。</p><p>寄语小校友,再铸新辉煌;</p><p>山青人未老,极目眺夕阳。</p><p>1、1984年,南开校友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亲自为重庆南开中学提写了校名。</p><p>2、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三省,并经常向关内挑衅。天津形势已经非常紧张。1936年,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张伯苓先生到四川考察,在重庆沙坪坝先后购买土地800余亩,建立了私立南渝中学,并派喻传鉴先生兼任中学主任,校长。</p><p>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7月29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毁了天津南开中学,部分师生撤退到后方,来到重庆。在七月二十九日夜里两点钟,天津市内战争开始。中国地区整天遭受炮击和空军轰炸。郊区的南开大学遭受猛烈轰炸,几乎夷为平地。市区大火蔓延,无法扑灭。〔2〕。7月30日凌晨1点,日军开始向南开大学开炮。30日下午2时日炮队亦自海光寺向南大射击,其中四弹,落该院图书馆后,刻已起火。30日下午3时许,日方派骑兵百余名、汽车数辆,满载煤油到处放火,秀山堂、思源堂、图书馆、教授宿舍及临近民房,尽在烟火之中,烟头十余处,红黑相接,黑白相间,烟云蔽天,翘首观望者,皆嗟叹不已。日本人就这样毁掠了南开学校。数十年惨淡经营一夜之间满目疮痍,张伯苓的心中溢满了悲痛。但是日寇炸不垮南开的毅力和劲头,张伯苓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3〕</p><p>1938年,张伯苓将南渝中学改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重庆私立南开中学成为当时华西的著名学府,南开精神也继续在后方发扬。</p><p>3、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到校会见张伯苓、柳亚子等各界名人;抗战八年周恩来以校友身份常来母校探亲访友,宣传党的政策;1957年周总理访问亚非拉归来,与贺龙副总理到校视察。</p><p>4、重庆南开中学培养的学生中当选两院院士的有三十三人,如周光召、朱光亚、张存浩等</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南开 —— 重庆记行(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