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p>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p><p>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p><p>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p><p>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p><p>桥:(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上为“桥”)</p><p>见:通假字“见”念“现”</p><p><strong>注释</p><p></strong>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p><p>2“明月”句:<strong>苏轼</strong>《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p><p>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p><p>4鸣蝉:蝉叫声。</p><p>5旧时:往日。</p><p>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p><p>7见:同“现”。</p><p>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p><p>9西江月:词牌名。</p><p><strong>译文</p><p></strong>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p><p><strong>赏析</p><p></strong>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