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首
<p> <span>【原文】</span></p><p>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p><p>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p><p>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p><p>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p><p>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p><p>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p><p> 【译文及注释】</p><p> 【译文】</p><p> 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p><p> 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p><p>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p><p> 【注释】</p><p> 谩说:犹休说。</p><p> 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p><p> 艾人: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人形,称为“艾人”。</p><p> 沉死:沉江而死。</p><p> 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p><p> 风兼雨:下雨刮风。</p><p> 陈昔冤:喊冤陈情。</p><p> 舍:房屋。</p><p> 【鉴赏】</p><p> 《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p><p> 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p><p> 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p><p> 第三首诗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p><p> 【诗人简介】</p><p>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