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8 18:15:58

《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p>        渡荆门送别</p><p>        李白</p><p>        渡远荆门外①,</p><p>        来从楚国游②。</p><p>        山随平野尽,</p><p>        江入大荒流③。</p><p>        月下飞天镜④,</p><p>        云生结海楼⑤。</p><p>        仍恰故乡水⑥,</p><p>        万里送行舟。</p><p>        【创作背景】</p><p>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