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8 18:11:39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

<p>朝代:宋代</p><p>作者:杨万里</p><p>原文:</p>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p>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p><p>译文</p><p>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p><p>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p><p>注释</p><p>①篱:篱笆。</p><p>②疏疏:稀疏。</p><p>③径:小路。</p><p>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p><p>⑤急走:奔跑。</p><p>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唐宋诗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157</p><p>2、 陈瞻淇,董希平,李瑞卿等编者.古诗鉴赏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4:587</p><p>赏析</p><p>这首<img src="//so.gushiwen.org/favicon.ico" alt="诗" title="诗" width="14" height="14" />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p><p>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p><p>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p><p>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p><p>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p><p>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p><p>1、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094</p><p>2、 徐思源主编.古代诗歌精品阅读 初中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02:235</p><p>创作背景</p><p>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p><p>1、 马汉彦.唐宋绝句选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1月第1版:190</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