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8 18:11:37

题西林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p>朝代:宋代</p><p>作者:苏轼</p><p>原文:</p><p>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译文</p><p>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p><p>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p><p>注释</p><p>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p><p>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p><p>侧:侧面。</p><p>各不同:各不相同。</p><p>不识:不能认识,辨别。</p><p>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p><p>缘:因为;由于。</p><p>此山:这座山,指庐山。</p><p>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p><p>1、 金菊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13</p><p>创作背景</p><p>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题西林壁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