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翻译赏析
<p>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p><p>卢挚</p><p>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p><p>[注释]</p><p>⑴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p><p>⑵参差(cēncī):不整齐。</p><p>⑶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p><p>⑷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p><p>⑸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p><p>⑹媪(ǎo):年老的妇人。</p><p>⑺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p><p>⑻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p><p>⑼转眄(miàn)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p><p>⑽哦(é):低声吟咏。</p><p>[译文]</p><p>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p><p>赏析:</p><p>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p><p>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