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p> <p> <strong>杨绛</strong>(拼音:YángJiàng,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丈夫钱锺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p> <p> <strong>杨绛的生平</strong> </p> <p>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p> <p> 1928年,杨绛是苏州振华女中的本年度毕业生,也是苏州十全街旧校址上老振华女校毕业的最后一届学生。 </p> <p> 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之后入读北京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研究生,并认识钱锺书。 </p> <p> 二人结成夫妇,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p> <p> 育有一女钱瑗(1937-1997)。 </p> <p> 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p> <p> 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沿袭英国式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及悲剧《风絮》,为之赞不绝口:“你们都捧钱锺书,我却要捧杨绛!” </p> <p> 1958年,47岁的杨绛决定“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西班牙语原文翻译《堂吉诃德》。她无师自通,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翻译工作。但是书稿未完全翻译就历尽磨难,“黑稿子”在“文革”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才总算逃过文革劫难。 </p> <p> 1966年文革开始后,杨绛也如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受到迫害和打压,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并且被剃了“阴阳头”,她和丈夫钱锺书一起被划分为“牛鬼蛇神”,她被安排去扫厕所,杨绛爱卫生,在打扫厕所时,她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整齐,而且通风透气。红卫兵来整她时,她就躲入女厕所避难。 </p> <p> 1969年11月,钱锺书被下放到河南信阳地区罗山县“五七干校”,不久,随“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东岳。1970年7月12日,杨绛也被下放到那,并且被分配在菜园干活。因为两人宿舍不过十分钟路程,故两人经常私密相会。 </p> <p> 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 </p> <p> 八十年代以后,杨绛不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作回忆性的散文。这些文章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 </p> <p> 90年代后因为钱锺书先生和钱瑗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深居简出。 </p> <p> 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写出了她目前最为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我们仨》。其中不仅仅用梦幻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二人游学欧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种种往事。 </p> <p> 2001年9月7日,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信托协议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与钱先生任“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编纂时主编的馆刊同名)。2001年捐献的现金是72万元;到2010年春,已是800万元,并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歌《生与死》表明心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p> <p>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休息两小时。吃得很清淡。健身运动就是室内转圈走动7000步。 </p> <p> 2013年7月17日,北京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上建议:“今天,刚好也是清华老学长杨绛先生102岁生日。杨先生与清华同岁,走过了百年沧桑,历尽了人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高贵、生动和优雅的品质,把她的温馨、温暖和安宁传递给我们。前几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嘱说,学校很忙,生日时就不要来了,替她吃一碗长寿面就行。我提议,今天我们都去吃一碗长寿面,为我们的老学长贺寿,也为你们的明天祝福。祝愿你们在坚持中成长、在选择中成熟,像杨绛先生那样生命之河长流、事业之树长青!” </p> <p> 杨绛著有《风》、《窗帘》、《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杂忆与杂写》、《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译著有《堂吉诃德》、《斐多》、《小癞子》等。 </p> <p> <strong>杨绛的著作</strong> </p> <p> <br/> </p> <center> </center> <pstyle="text-align:center;"> 1934年,杨绛和钱锺书在北平。 </p> <p> (话剧剧本) </p> <p> 《称心如意》 </p> <p> (小说) </p> <p> 《洗澡》 </p> <p> 《洗澡之后》时报出版,台湾,2015年 </p> <p> (散文随笔) </p> <p> 1981年《干校六记》 </p> <p> 1987年《将饮茶》 </p> <p> 2003年《我们仨》 </p> <p> 2007年《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07) </p> <p> 2015年《杂忆与杂写:杨绛散文集》时报出版,台湾 </p> <p> (译作) </p> <p> 《吉尔·布拉斯》(法国文学名著,译稿经钱锺书校订) </p> <p> 《小癞子》 </p> <p> 《堂吉诃德》(史上第一个从西班牙语原文译出的汉语全译本) </p> <p> 《斐多》 </p> <p> <strong>世人对杨绛的评价</strong> </p> <p> 钱锺书婶婶对杨绛评价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p> <p>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杨先生的)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容、旷达的姿态”。 </p> <p> 哲学家周国平评价杨绛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p> <p>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专家杨绛的同事郑土生在杨绛百岁生日时献诗《寿星颂》:“静观兴衰具慧眼,看透美丑总无言。才识学德传五洲,崇高心灵享永年。” </p> <p> <strong>关于杨绛的参考资料</strong> </p> <p> ^1.01.1杨绛今日凌晨去世,享年105岁.澎湃新闻.2016-05-25. </p> <p>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杨季康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李国强侵害著作权及隐私权纠纷一案【(2013)二中民初字第10113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网站.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p> <p> ^杨绛:“清水芙蓉”铸就不服输性格.中国新闻网. </p> <p> ^4.04.14.2杨绛百年淑子映月泉清.李乃清.新浪网. </p> <p> ^5.05.1杨绛这一百年死者如生,生者无愧.解放牛网. </p> <p> ^青松老人杨绛.高莽.中国文明网. </p> <p>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凤凰网. </p> <p> ^舒展:杨绛的魅力.舒展.共识网. </p> <p> ^笑眯眯的杨绛.陶然.羊城晚报. </p> <p> ^阅读百岁老人杨绛.人民网. </p> <p> ^百岁杨绛:她的坚忍、坚贞与固守.搜狐网. </p> <p> ^12.012.1杨绛的百岁风华.于玉蓉.联合早报网. </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