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6 23:15:54

艾利蒂斯(OdysseusElyti

<h1>        诗人埃利蒂斯<spanstyle="font-size:12px;font-weight:normal;line-height:1.5;"> </span></h1>        <strong>简介:</strong><br/><br/>  奥季塞乌斯·埃利蒂斯(又译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年~1996年),原名奥季塞乌斯·阿莱普泽利斯,希腊最杰出的现代诗人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r/>  1911年,11月2日生于坎地亚的海岛克利特。<br/>  1914年,随家人迁居雅典。<br/>  1917年,进入一所私立小学读书。<br/>  1924年,考入雅典男子中学,成为该校崇拜自然小组的积极分子;诗歌初萌,尤其喜欢法国诗人艾吕雅和茹弗的作品。<br/>  1930年,在雅典大学读法律和政治,后前往巴黎读语言学和文学、艺术学。<br/>  1935年,在革新派主办的《新文学》杂志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引起强烈反响;结识了当时希腊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恩皮里考斯,集结一些志同道合者,以《新文学》杂志为阵地,形成了30年代希腊现代主义诗歌崛起的主力军。<br/>  1936年,亲手制作了6幅拼贴画,参加了当年举办的希腊超现实主义画展。<br/>  1937年,顺应巴尔干半岛上战争形势,放弃大学毕业考试,转入科孚陆军学校。<br/>  1940年,第一本诗集《方向》的出版,奠定了诗坛地位,同时结束了以塞菲里斯的《转折点》为开端的“30年代”,开启了希腊文学新的历史阶段;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延至欧洲,作为希腊第一军团陆军中尉被派往反法西斯战斗最前线。<br/>  1943年,写成长诗《献给在阿尔巴尼亚牺牲的陆军少尉的英雄挽歌》,通过战争经历将目光更多地从大自然转向社会和人本身。<br/>  1945年,《献给在阿尔巴尼亚牺牲的陆军少尉的英雄挽歌》出版。<br/>  1945年,担任希腊国家广播电台的戏院节目主持人,第二次担任是在1953年。<br/>  1948年,担任《雅典日报》书评专栏作家;代表希腊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开始写作长篇抒情组诗《神圣颂》,到1959年完成,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杰作;取道瑞士移居巴黎,在那里先后结识了勒韦尔迪、布勒东、艾吕雅、加缪、茹弗以及毕加索等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br/>  1959年,史诗巨作《理所当然》问世。<br/>  1960年,获希腊国家诗歌大奖。<br/>  1961年,应国务院邀请游历美国。<br/>  1963年,应邀游历苏联。<br/>  1965年,应邀游历保加利亚。<br/>  1967年,移居巴黎。<br/>  1979年,凭借作品《英雄挽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r/>  1980年,被巴黎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br/>  1981年,被英国皇家文学院授予平森银质勋章。<br/>  1982年,被希腊作家协会一致推举为名誉会长,以感谢其对希腊乃至世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br/>  1996年3月18日,走完了85年的人生历程后。<br/><br/><br/><strong>著作:</strong><br/>  《方向》,1940年<br/>  《初升太阳》,1943年<br/>  《英雄挽歌》,1946年<br/>  《理所当然》,1959年<br/>  《对天七叹》,1960年<br/>  《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人》,1971年<br/>  译诗集《第二写作》,1976年<br/>  《埃利蒂斯自选诗集》,阿可蒙出版社,雅典,1979年11月第三版<br/>  《玛丽亚·奈弗丽》,1979年<br/>  《看不见的四月的日记》,1984年<br/><br/>  <strong>译介</strong><br/>  《英雄挽歌》,1987年,李野光译,漓江出版社<br/>  《英雄挽歌》,1995年,李野光译,漓江出版社<br/>  《理所当然》,2008年,刘瑞洪译,译林出版社<br/><br/><br/><strong>评价:</strong><br/><br/>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strong>——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strong>        <br/>  明亮和透彻是埃里蒂斯给我的最大的启示,他说写苦难并不难,难的是把它们写得透明。在他的作品中,地中海的阳光与碧蓝的海水将我们的灵魂净化,他不同于泰戈尔的神性感,使我体会到了诗歌的另一种境界。                        <strong>——林莽</strong>        <br/>  他强调的“纯新的东西”究竟指什么呢?显然不是指物质世界中的某项新发明,某种新发现,某个新产品,而是指诗人用自己的才华和灵魂创造的有全新审美价值的诗歌语言。诗始终是语言的实验。                        <strong>——伊甸</strong>        <br/>  他在获取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受奖演说中,明确表示自己是"为光明和清澈发言"。这篇演说在我心中占据的位置不低于演说者的诗歌。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还有很多的思索。但总觉可惜的是,这篇演说的价值和它蕴涵的启迪并未受到大面积的汉语诗人关注。从字面来看,"光明"和"清澈"都不过是简单的形容词,但在埃利蒂斯那里,这两个简单之词却和一个诗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惟其这种结合,才最终造就埃利蒂斯的诗歌高度。                        <strong>——远人</strong>        <br/>  埃里蒂斯的诗歌中糅合了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其中的很多作品又有着浓郁且神秘的宗教气息,因而他的诗作大多显得幻化深邃,引人联想无穷。不仅如此,埃里蒂斯还善于在诗歌中加入很多具有本国特色的元素,因此他的作品中也散发着强烈的希腊民族气息。                        <strong>——魏丕植</strong>        <br/>  他的第一部诗集《方向》不仅奠定了埃里蒂斯在希腊诗坛的地位,同时还引领希腊诗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他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完美地演绎了他的诗歌理论。                        <strong>——杨莉</strong>        <br/>  作为一首具有经典意味的抒情长诗,其艺术成就首先当表现在语言上,诸如,语言的音乐性、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语言的容量,等等,就构成了《英雄挽歌》的语言特色,充分体现了埃利蒂斯的语言天才。                        <strong>——胡昕</strong>        <br/><br/><strong>自白:</strong><br/><br/>1、我知道诗学中有某些素材不断地被重复使用,而这些素材如果在我的作品之中能更发挥其多面的涵意以及文义之对称,那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吗?<br/><br/>2、诗歌在一定的完美水平上就不再分为乐观和悲观的了……诗歌就像好坏难辨的自然那样,不过是一个存在而已。<br/>  <br/>3、真正的诗歌永远是语言内部而不是外部运动的产物。思想正是随同它们语言表达的产生而产生的。<br/>  <br/>4、美像一条延展开去的道路——也许是唯一的一条——由此而去到不可知的“自我”之中,或是到所有超越我们的境界中去,这就是“诗”的最好定义,艺术使我们更接近那些超越我们的一切。<br/><br/>5、我从来不简单地提笔把事物写得象这或象那!我永恒的观念是,在想象的王国里寻求自然和语言的对称。<br/>  <br/>6、我不是先想好了要写什么,然后再把它转换成语言。书写始终是一种试验。我时常由于语言本身的指引而道出一些我不曾想到的东西。<br/>  <br/>7、我倘若我们自喻为一对连通容器,那么任何时候都只能窥其一半;要想充当整体同时又观察其全部是无法想象的。<br/>  <br/>8、我们都想把诗人送到人民中间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在人们把它遗弃的地方重新做起来。这是同诗人们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在题材和感情上,我接近人民,但是在表现手法上,我遵循自己开拓的道路,虽然它难以为大众所理解。<br/><br/>9、诗在语言上的成功取决于组词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关紧要的。……诗歌表现必须产生惊讶的效果。<br/>  <br/>10、我不相信当代诗歌是晦涩难懂的。诗人运用某些有时会给阅读造成困难的表达方式,并不意味着这位诗人文晦涩。在诗的创作中,技术的作用举足轻重。所有好的诗人都是难理解的。<br/><br/>11、从真实出发,同时做到深入并引伸于言辞之外,对我而言,这一直就是“诗”的最高使命;并非去限定它是什么,而是去延伸探索它的可能发展。<br/><br/>12、事实上,诗也不就像宇宙中的太阳一样,所有的元素都以它为中心运行不息。如果能带有思想内容再有这种完美的运行关系,我想这就是最伟大诗人的最高理想。<br/><br/>13、透明也许是唯一占据我的诗歌的东西。我讲的透明意思是在某个具体事物后面能够透出其他事物,而在其之后又有其他,如此延伸,以至无穷。<br/> <br/>14、感觉的圣洁对我十分重要。……事物往往在出现最后结果时相背。……瞬间的延伸,既一个发生在瞬间的事件可能包含了更多内在的事物。瞬间是可以扩展的。……在我的诗中还有一种悬空现象,一些渐渐升向空中的事物。<br/>  <br/>15、诗歌是一个充满革命力量的纯洁源泉。我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些力量引入一个我们的理智不能接受的世界,并且通过更迭不断的变形,使这个世界与我的梦产生和谐。<br/>  <br/>16、从理想主义出发,我将步入一个迄今未被触摸的世界。我希望能够成功地摆脱一切束缚,发现一种与永恒的光明相互吻合的正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利蒂斯(OdysseusEly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