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部分学校七年级(上)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p><p>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p><p>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p><p>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p><p>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p><p>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p><p>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可见A正确.</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p><p>B.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关节</p><p>C.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p><p>D. 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A正确;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B错误;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C正确;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实验方案:</p><p>(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3)实验步骤:</p><p>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p><p>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___________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p><p>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和湿土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p><p>(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 湿土 对照试验 数目及生活状况(10只) 确保只有一个变量(或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湿土一方的鼠妇较多</p><p>【解析】(3)实验步骤<br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给鼠妇提供了干土和湿土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土壤的潮湿程度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B组.本实验的变量是A。<br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数量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控制变量。<br />(4)实验结果:鼠妇都趋向黑暗的环境,所以湿土一侧的鼠妇较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0ece59fb/SYS201712302252130191687529_ST/SYS201712302252130191687529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3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是遮光器和 .</p><p>(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如果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 上.</p><p>(3)寻找物像时,先转动[ ] ,使镜筒缓缓地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物镜.</p><p>(4)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 .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应转动 进行调节.</p><p>(5)假如看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想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 方向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1)反光镜;</p><p>(2)物镜;</p><p>(3)[⑨];粗准焦螺旋;</p><p>(4)目; 细准焦螺旋;</p><p>(5)右上方.</p><p>【解析】</p><p>试题分析:(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14反光镜和7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当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则选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若视野中光线过弱时,则选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p><p>(2)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玻片和换目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p><p>(3)在寻找物像时,先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为了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损坏物镜,眼睛应注视着物镜.</p><p>(4)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着目镜,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p><p>(5)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p><p>故答案为:(1)反光镜;</p><p>(2)物镜;</p><p>(3)[⑨];粗准焦螺旋;</p><p>(4)目; 细准焦螺旋;</p><p>(5)右上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牛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区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0ece59fb/SYS201712302252150001230171_ST/SYS201712302252150001230171_ST.001.png" width="106"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__行为。</p><p>(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p><p>(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__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 先天性 学习 学习</p><p>【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p><p>(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去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p>(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p>故答案为:(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