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4.7章末习题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南极的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因而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线增多,使生物受到严重影响。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人类下列哪项活动产生的?( )</p><p>A.使用大量的农药 B.汽车尾气排放量加大 </p><p>C.使用含氟制剂 D.人口增多</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使用农药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会造成臭氧空洞,A错误;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空洞,B错误;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C正确;人口增多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但不会造成臭氧空洞,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太湖的部分地区蓝藻滋生,鱼虾死亡,原本清澈的湖水边的又臭又脏,这种现象叫做( )</p><p>A.水体荒漠化 B.水体富集化 </p><p>C.水体富营养化 D.水土流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没想到泛滥成灾,主要的原因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fc44797/SYS201712302309453064749107_ST/SYS201712302309453064749107_ST.001.jpeg" width="361" height="2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A.没有天敌 B.气候适宜 </p><p>C.繁殖力强 D.以上原因都存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植物零散分布于水体.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由于没有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A正确;由于气候适宜、水葫芦力强繁殖速度极快,B正确;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C正确;全面、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污染中,不属全球性大气污染的是( )</p><p>A.酸雨 B.温室效应 </p><p>C.草原沙化 D.臭氧层破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p><p>酸雨: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 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 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p><p>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p><p>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 </p><p>A.天然气 B.煤 </p><p>C.核能 D.三者都可能</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调查必须制作调查问卷</p><p>B.不能逐一调查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p><p>C.抽样调查时选择的样本要有突出特点</p><p>D.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误差,必要时可以修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调查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A错误;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 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B正确;抽样调查的特点:精确度、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如果抽样调查时选择的样本有突出特点就失去了调查的意义。C错误;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误差,应遵照事实进行分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数据为4份雨水样本的酸碱度值,其中能明确判断为酸雨的是( )</p><p>A.5.6 B.6.1 C.4.4 D.7.0</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当雨水的PH<5.6时称为酸雨。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连线题: </p><p>造成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各是什么? </p><p>①酸雨 A.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p><p>②温室效应 B.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p><p>③臭氧层破坏 C.大量使用氟利昂、排放含氮废气</p><p> </p></div></div>
<div><p>【答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fc44797/SYS201712302309462325457633_DA/SYS201712302309462325457633_DA.001.png" width="384"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试题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由二氧化碳增加造成的;致冷剂氟里昂,排放含氮废气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问答题</p><p>成都市政府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保护环境。试分析说明:</p><p>(1)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是? </p><p>(2)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 </p><p> </p></div></div>
<div><p>【答案】</p><p>(1)在农作物燃烧时,由于化学反应生成了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对环境危害较大;同时由于燃烧时将秸杆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散发到了周围环境中而白白损失掉了。</p><p>(2)秸秆可以作饲料;利用秸秆发酵能够产生沼气;秸秆可作造纸的原料;</p><p>【解析】</p><p>(1)在农作物燃烧时,由于化学反应生成了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对环境危害较大;同时由于燃烧时将秸杆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散发到了周围环境中而白白损失掉了。</p><p>(2)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措施:A秸秆可以作饲料;利用秸秆发酵能够产生沼气;秸秆可作造纸的原料。</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