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55:21

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为(    )</p><p>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小强对好光后,兴奋地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结果别人却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p><p>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p><p>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所以要重新调节反光镜的角度,重新对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西安某中学的陈重光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喂麸皮和菜叶,另一组喂泡沫塑料盒片。多次试验后,她发现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经过称量,证明黄粉虫体重在增加,并发现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最后她得出结论:黄粉虫能食用有机塑料并将其消化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她的这一发现在全国第18界科技创新大赛中活的二等奖。</p><p>(1)在上述实验中,陈重光所做的假设是                                       。</p><p>(2)在上述实验中,陈重光控制的变量是                                       。</p><p>(3)陈重光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p><p>(4)陈重光的试验结论,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难题提供了启示?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黄粉虫可以以有机塑料为食。</p><p>(2)食物中有机塑料的有无。</p><p>(3)排出偶然因素的影响。</p><p>(4)消除有机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p><p>【解析】</p><p>试题分析:(1)通过题干可知,在上述实验中,陈重光所做的假设是黄粉虫可以以有机塑料为食。</p><p>(2)在上述实验中,陈重光控制的变量是食物中有机塑料的有无。</p><p>(3)进行多次试验是为了排出偶然因素的影响。</p><p>(4)可以利用黄粉虫消除有机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要使物像居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p><p>A.左上方移       B.右下方移     C.左下方移       D.右上方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时,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051445775865_ST/SYS201712302329051445775865_ST.001.png" width="533" height="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使用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方法可以利用的是(    )。</p><p>A.观察法    B.调查法</p><p>C.实验法    D.以上均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是(      )</p><p>A.镜筒和镜座         B.目镜和物镜</p><p>C.反光镜和光圈       D.镜筒和载物台</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放大物像,因此其最主要的部位是目镜和物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巴斯德为了搞清腐败食物中的微生物是哪里来的,他巧妙地的设计了曲颈瓶实验。在该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   )</p><p>A.烧瓶的直径和曲颈       B.空气</p><p>C.有无微生物进入         D.温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结合下面显微镜结构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055417870074_ST/SYS201712302329055417870074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2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如果要使视野亮一些,可以使用         。</p><p>(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          。要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 </p><p>(3)对观察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其中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放大倍数是二者放大倍数的          。</p><p>(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在放置显微镜时,该部位应该朝向   (前、后)。</p><p>(5)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 ]______,中有[ ]    。玻片标本放上去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           的中央。</p><p>(6)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对光时,必须保证[ ]          、[ ]          、[ ]           和[  ]          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明亮的视野。</p><p>(7)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一定要掰动[ ]           ,而不能直接掰动[ ]     ,以免污染镜头,并使镜头松动。</p><p>(8)如果这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则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遮光器   反光镜    大光圈和凹面镜</p><p>(2)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p><p>(3)目镜   物镜     物镜      乘积</p><p>(4)镜臂       后</p><p>(5)载物台      通光孔    通光孔</p><p>(6) 目镜、镜筒、物镜  通光孔</p><p>(7)转换器  物镜</p><p>(8)A</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要使视野亮一些,可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p><p>(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细准焦螺旋。要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 粗准焦螺旋。</p><p>(3)对观察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其中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物镜。放大倍数是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p><p>(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镜臂。在放置显微镜时,该部位应该朝向后。</p><p>(5)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载物台,中有通光孔。玻片标本放上去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p><p>(6)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对光时,必须保证 目镜、镜筒、物镜和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明亮的视野。</p><p>(7)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一定要掰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掰动物镜,以免污染镜头,并使镜头松动。</p><p>(8)对光时要用小倍物镜。所以如果这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则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一位同学不小心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但没有及时调整细准焦螺旋,请你帮他判断显微镜视野内的变化是</p><p>A.变亮,清楚       B.变暗,清楚</p><p>C.变暗,模糊         D.变亮,模糊</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放大倍数增大但视野变小,故通过的光线变少,因此视野的亮度由亮变暗。但是没有调整细准焦螺旋,所以物像很模糊。</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济南版七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二(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