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七(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108093482426_ST/SYS201712302329108093482426_ST.001.png" width="237"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p><p>(2)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下列选项中变成蓝色的有 (答案可能不止一个)</p><p>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p><p>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p><p>C.乙叶</p><p>D.丙叶的绿色部分</p><p>E.丙叶的白斑部分</p><p>F.丁叶</p><p>(3)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甲叶和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p><p> </p></div></div>
<div><p>【答案】(1)隔水;</p><p>(2)ADF;</p><p>(3)二氧化碳; 光和叶绿体;</p><p>【解析】</p><p>试题分析:(1)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避免酒精燃烧。</p><p>选作实验的植物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的是将通过呼吸作用将牵牛花枝条中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p><p>(2)该同学对这株牵牛花进行了光照、叶片脱色、冲洗、滴加碘液等处理。</p><p>A、绿叶的未覆盖铝膜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了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p><p>B、在绿叶的覆盖铝膜部分没有进行光照,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会变蓝;</p><p>C、乙叶片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p><p>D、丙叶片的绿叶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p><p>E、丙叶片的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会变蓝,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为:光和二氧化碳;</p><p>F、丁叶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p><p>(3)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叶的遮光部分和为遮光部分,丙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乙丁二氧化碳的有无。甲叶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丙叶的对照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区城市道路绿化越来越好。走在林荫大道上,人们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看,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p><p>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的蒸腾作用</p><p>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植物的吸收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p><p>A.植物呼吸作用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p><p>C.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产生 D.植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氧,满足其他生物生活需要</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大气中,近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p><p>①部分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滴加碘液 ⑤观察变化 ⑥照光处理</p><p>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①⑥②④⑤ C. ③①②⑤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p><p>(1)暗处理: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p><p>(2)选叶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变量是光)移至光下。</p><p>(3)光照:几小时后摘叶,去纸片。</p><p>(4)酒精脱色: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p><p>(5)漂洗加碘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p><p>(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p><p>因此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③暗处理、①选叶遮光、⑥光照、②叶片脱色、④滴加碘液、⑤观察变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实验前,要把盆栽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p><p>A.让其不进行蒸腾作用 B.让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消耗</p><p>C.防止光灼伤叶片 D.让其不进行呼吸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p><p>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即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初级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操作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请结合所学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118805786724_ST/SYS201712302329118805786724_ST.001.jpeg" width="553"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步骤①中,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p><p>(2)本实验包括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验证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 变 色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结论是 。另一种是对照实验,形成对照的部分是 和 ,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可得出的结论是 。</p><p>(3)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利用这盆植物不适合完成下列哪项实验( )。</p><p>A.观察叶片结构 B.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C.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数目</p><p> </p></div></div>
<div><p>【答案】(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p><p>(2)碘;蓝;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见光部分;遮光部分;光;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p><p>(3)C;</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是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颜色。</p><p>(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p><p>(2)本实验包括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验证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另一种是对照实验,形成对照的部分是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p><p>(3)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收集植物产生的气体,而陆生植物产生的氧气不容易收集,不如水生植物的便于收集产生的气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p><p>A.叶绿体 B.叶肉细胞</p><p>C.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D.叶片</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官》里,就提出了“阳木”和“阴木”即有喜阳光植物和耐阴植物之分,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泥胜之书》中讲到了种植的行株距等问题,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农民已经认识到了( )。</p><p>A.光合作用的过程 B.光能的性质及空气、水分所起的作用</p><p>C.植物生长的规律 D.农业中要讲究行距和株距,以接受充足的阳光和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行距是指横向距离。行距:邻近两行植株间的距离。</p><p>在播种植物时,要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使植物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使流动的空气送进农田的各个角落,这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手段。</p><p>而所谓的株距就是两棵植物之间的栽种距离,每一种植物要求的株距是不同的,主要看每种植物对阳光及养分的吸收程度而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正确的是 ( )。</p><p>A.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p><p>C.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D. 光合作用过程中不需要氧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A正确;</p><p>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p><p>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C正确;</p><p>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故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这样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据表分析:</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196.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p></td><td style="width:192.6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p></td></tr><tr><td style="width:196.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10</p></td><td style="width:192.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60</p></td></tr><tr><td style="width:196.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20</p></td><td style="width:192.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25</p></td></tr><tr><td style="width:196.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30</p></td><td style="width:192.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10</p></td></tr><tr><td style="width:196.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40</p></td><td style="width:192.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5</p></td></tr></table><p>(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数越 ,这种气体是 。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说明 。</p><p>(2)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p><p>(3)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实验结果可能会是怎样呢? ,为什么?</p><p> 。</p><p> </p></div></div>
<div><p>【答案】(1)多;氧气;光合作用越强;</p><p>(2)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p><p>(3)无气泡产生;因为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不会产生氧气冒出气泡了;</p><p>【解析】</p><p>试题分析:(1)(2)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p><p>(3)在黑暗处,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不会产生氧气冒出气泡了,因此将试管放在黑暗处无气泡产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哪项与该原理有关。( )</p><p>A.施用化肥 B.及时中耕松土</p><p>C.适时播种 D.合理密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施用有机肥料,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促进植物的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p><p>适时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p><p>适时播种,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p><p>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p><p>A.氧气和水 B.淀粉和二氧化碳</p><p>C.二氧化碳和水 D.淀粉和氧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合作用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p><p>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光合作用主要产物的是( )。</p><p>A.玉米、小麦种子中的淀粉 B.叶绿体中的叶绿素</p><p>C.黑暗条件下,新鲜植物产生的气体 D.植物体内的无机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合作用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p><p>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