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52:22

河南省商丘市求实学校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5年3月25日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06135844121_ST/SYS201712302340006135844121_ST.001.png" width="458"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你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   ]    的折射,形成物像,刺激[   ]    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     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中枢,形成视觉.</p><p>(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救护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亮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刺激[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中枢,形成听觉.</p><p>(3)通过人行横道时,由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沿着[   ]       中下行的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   ]      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完成相关运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②;晶状体;④;视网膜;⑤;视觉神经</p><p>(2)6;耳蜗</p><p>(3)A;白质;d;传出神经</p><p>【解析】试题分析:(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你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②]晶状体的折射,形成物像,刺激[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⑤]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中枢,形成视觉。</p><p>(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救护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亮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中枢,形成听觉”。</p><p>(3)“通过人行横道时,由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脊髓内的白质中下行的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灰质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传出神经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完成相关运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血液情况,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09820762665_ST/SYS201712302340009820762665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体某处受伤化脓,脓液主要是死亡的     .</p><p>(2)D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氧进入人体后,在       处与         中的血红蛋白结合.</p><p>(3)血液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细胞是[    ]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白细胞;</p><p>(2)肺部毛细血管;红细胞;</p><p>(3)B血小板</p><p>【解析】</p><p>试题分析:(1)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p><p>(2)D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氧进入人体后,在肺部毛细血管部位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p><p>(3)B血小板能够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饭后半小时,进入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11177458438_ST/SYS201712302340011177458438_ST.001.png" width="283"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大脑  B.肾    C.小肠    D.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A错误;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要经过虑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肾小管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尿素,所以说离开时肾静脉内尿素的含量应该是减少了,而不是没有变化,B错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C正确;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14496778390_ST/SYS201712302340014496778390_ST.001.png" width="235"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⑤是一个神经元中的       ;从图中分析该反射弧至少有      个神经元组成.</p><p>(2)图中⑥是    ,它在感受外界刺激后,能够产生    .</p><p>(3)图中③是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同时,它其中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       .若是一个针刺手指的反射活动,是缩手在先还是痛觉在先?      在先.</p><p>(4)用图中番号(文字不给分)写出该反射弧产生简单反射活动途径的五个环节:       ,例如:          </p><p>    等等(最少举二个)就是这类简单反射.另一类反射活动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复杂反射活动,例如              等(举一个).</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细胞核;3;</p><p>(2)感受器;神经冲动;</p><p>(3)神经中枢;大脑;缩手反射;</p><p>(4)⑥→④→③→②→①;缩手反射、排尿反射;听到铃声回到教室。</p><p>【解析】</p><p>试题分析:(1)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图中的⑤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内的细胞核;</p><p>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组成一个反射弧要有三种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所以该反射弧至少有3个神经元组成。</p><p>(2)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图中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⑥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p><p>(3)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完成缩手反射和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所以若是一个针刺手指的反射活动,是缩手反射在先。</p><p>(4)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⑥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故该反射弧产生简单反射活动途径的五个环节:⑥→④→③→②→①,反射又分为简单反射和复制反射,生来就有的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就能完成的反射,叫简单反射,例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后天形成的,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复杂反射活动,例如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16239649829_ST/SYS201712302340016239649829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C是肺静脉,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p><p>B.若A代表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则B可以代表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心脏</p><p>C.若B代表的器官是胰岛,人进食后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p><p>D.若B是毛细血管,则A血管一定是小动脉,C血管一定是小静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A正确;静脉是把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即静脉→心脏,动脉是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即心脏→动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B是心脏,B正确;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C正确;若B为肾小球,A、C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血液流经B肾小球时,在B肾小球处进行的主要生理过程是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并没有进行气体交换,所以A、C内均流动脉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p><p>A.望梅止渴   B.吃食物时分泌唾液</p><p>C.海豚表演   D.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望梅止渴、海豚表演、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是非条件反射,ACD不正确;吃食物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不学而能的非条件反射,B不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如图是人体部分代谢过程模式图,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22376791144_ST/SYS201712302340022376791144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③、④各是什么物质?           .</p><p>(2)呼吸道对进入肺的空气进行哪些处理?              .</p><p>(3)图中血液里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什么?这种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p><p>(4)某人的尿液中含有一些红细胞和蛋白质,那么发生病变的是什么?               .</p><p>(5)流经肺部的血液完成气体交换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p><p>(2)清洁、温暖和湿润;</p><p>(3)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p><p>(4)肾小球;</p><p>(5)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解析】</p><p>试题分析:(1)图中进行过程①和②是淀粉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过程③和④表示的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③是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④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经过这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样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过血液循环带到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把氧气和养料释放给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有机物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废物,血液再把这些废物带走,故人体内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产生的部位是组织细胞。</p><p>(2)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p><p>(3)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红细胞中的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其作用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p><p>(4)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属于不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可能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p><p>(5)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肺循环的路线: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入肺,再经肺动脉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极薄的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出肺,注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使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动脉血为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为含氧少、颜色暗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预防甲型肝炎,给健康青少年注射胎盘球蛋白,这种措施是(  )</p><p>A.自然免疫           B.切断传播途径</p><p>C.控制传染源         D.保护易感人群</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为了预防甲型肝炎,给健康青少年注射胎盘球蛋白,这是为了保护一些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被传染的人群,故此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别取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成分测定,发现某种物质在尿液中不含有,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则该物质是(    )</p><p>A. 蛋白质                B. 葡萄糖</p><p>C. 无机盐    D. 尿素</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在一昼夜内变化情况,该物质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462e320/SYS201712302340030956148337_ST/SYS201712302340030956148337_ST.001.png" width="304"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氧气  B.二氧化碳  C.尿素  D.葡萄糖 </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18:00正是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时间,由于饭后1小时内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大量增加,于是胰岛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来分解葡萄糖,1小时后,由于胰岛素分解葡萄糖,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逐渐降低。同上述相关的激素调节涉及到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所以使葡萄糖的含量持续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血液之所以呈红色,其原因是(  )</p><p>①血浆呈红色  ②血细胞呈红色  ③血浆最多  ④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呈红色  ⑤红细胞的数目最多</p><p>A.①和③  B.④和⑤    C.①和⑤    D.②和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所致,且红细胞的数目是最多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商丘市求实学校七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