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48: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入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p><p>A.微小水生植物    B.大鱼    C.一样多  D.剑水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不易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中,草的营养级最高的大鱼低,因此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生态系统靠自己的调节能力,可维持其相对稳定</p><p>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p><p>C.人类盲目活动会干扰生态系统,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破坏生态系统</p><p>D.自然因素不会干扰生态因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p><p>A.生产者        B.消费者</p><p>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c0234c81/SYS201712302347256293505379_ST/SYS201712302347256293505379_ST.001.png" width="261"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共有5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                              .</p><p>(2)从食物链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的关系</p><p>(3)如果虎的数量大量减少,鹿的数量将会(   ),绿色植物数量会(    )。其它生物数量(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p><p>(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     )。</p><p>(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    )的,这说明(                      )。如果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则说明该能力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绿色植物→昆虫→啄木鸟(合理即可);</p><p>(2)被吃与吃;</p><p>(3)增加;减少;会;</p><p>(4)食物网;</p><p>(5)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有限度的。</p><p>【解析】</p><p>试题分析:(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绿色植物→昆虫→啄木鸟;②绿色植物→鹿→山猫;③绿色植物→鹿→狼;④绿色植物→松鼠→狼;⑤绿色植物→鼠→狼。</p><p>(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p><p>(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如果山猫的数量大量减少,鹿的数量将会增加,绿色植物数量会减少,其它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p><p>(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p><p>(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是保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在平衡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下列食物链中,假如生产者所含能量相同,哪条食物链供给猫头鹰的能量多(  )</p><p>A.草→鼠→猫头鹰</p><p>B.草→鼠→蛇→猫头鹰</p><p>C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p><p>D.草→蝗虫→蜘蛛→鸟→猫头鹰</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营养级最少的食物链。选项中营养级最少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所以,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