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46:33

广东梅州梅江实验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人口剧增,下列哪些现象可能会发生</p><p>①空气清新</p><p>②资源消耗增多</p><p>③环境质量改善</p><p>④森林砍伐减少</p><p>⑤山地开发加剧</p><p>A.①③(4)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口增长后,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砍伐森林、毁林开荒、过度捕猎、过度放牧、开垦使土地沙化引起沙尘暴,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p><p>A.草原生态系统    B.河流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上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  )</p><p>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p><p>B.促进了生态系统更加平衡</p><p>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p><p>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会造成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因此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减少,因此降低了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分类单位中,哪一个单位中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p><p>A.梅属        B.蔷薇目         C.百合科        D.双子叶植物纲</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a915e96/SYS201712302242488807202275_ST/SYS201712302242488807202275_ST.001.png" width="127"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p><p>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p><p>C.猫和虎同属于“猫科”</p><p>D.虎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整个分类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狼和犬同属,虎与狮也同属,相似程度较大。猫和虎同属于猫科。虎与犬同属于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p><p>A.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p><p>C. 具有外骨骼    D. 依靠体壁进行呼吸</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由分析知,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故A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而环节动物的身体不分部,故B错误;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而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故C错误;</p><p>环节动物依靠体壁进行呼吸,而节肢动物用气管呼吸,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包含了几条食物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a915e96/SYS201712302242492207845152_ST/SYS201712302242492207845152_ST.001.png" width="187"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2条       B.4 条      C.5条   D.6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上图中食物链有1、玉米老鼠蛇;2、玉米玉米螟青蛙蛇;3、玉米蝗虫青蛙蛇;4、杂草老鼠蛇;5、杂草蝗虫青蛙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这句话描写是下列哪种动物的特征</p><p>A.蜘蛛             B.蜜蜂          C.蜈蚣         D.虾</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一般有两对翅膀,有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蜘蛛有4对足,没有翅;蜜蜂有3对足,2对翅;蜈蚣有多对足,没有翅;虾有有多对足,没有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神话传说中的“还魂草”,它叫卷柏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p><p>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是(  A   )</p><p>①臭氧层的出现  ②高温  ③原始海洋  ④原始大气  ⑤紫外线  ⑥雷电  ⑦氧气</p><p>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⑥⑦</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a915e96/SYS201712302242501409553678_ST/SYS201712302242501409553678_ST.001.png" width="536" height="83" alt="../Local%20Settings/Temp/ksohtml/wps16B.tmp.png"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人类发展的4个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p><p>A.最早使用工具的是能人          B.最早人工取火的是智人</p><p>C.智人的大脑最发达              D.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是南方古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能人,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使用工具、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p><p>A.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有机物</p><p>B.原始生命可能形成于原始海洋</p><p>C.现在地球上也能形成原始生命</p><p>D.原始生命也可能来自其他星球</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现在的地球已经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个事实为以下哪种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p><p>A.神创论      B.宇宙生命论</p><p>C.生生论      D.自然发生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陨石中除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有机小分子,说明其它天体上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且该陨石的年龄与地球相同,约46亿年,由此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来可能起源于宇宙,也可能是地球上的简单有机物进化来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p><p>A. 二氧化碳    B. 碳酸盐    C. 碳酸    D. 碳水化合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10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        、      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B</p><p>A.烟尘   二氧化碳  B.烟尘   二氧化硫</p><p>C.煤渣   一氧化碳  D.煤渣    二氧化硫</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国的主要燃料是煤炭,所以近10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p><p>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p><p>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的生物成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支持,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贮存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传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可见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对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p><p>A. 绿色植物    B. 吃植物的动物</p><p>C. 空气和土壤    D. 阳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池塘中的水草、青鱼和阳光分别属于(    )</p><p>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p><p>C.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池塘中的水草、青鱼属于生物部分,其中水草为植物,属于生产者,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赤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类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的?</p><p>A.棘皮动物和苔藓植物            B.原生动物和藻类</p><p>C.原生动物和苔藓植物            D.腔肠动物和藻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赤潮又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它大量繁殖,会形成给人类带来危害,如在海水中常称为赤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p><p>B.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p>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p><p>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故A错误;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故C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最早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生吟的片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p><p>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p><p>B.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p><p>C.“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p><p>D.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时间晚很多,由此推之(  )</p><p>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形体大</p><p>C.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D.物种A一定由物种B进化而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出现的时间越早;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出现的时间越晚。B化石在A化石之前,A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相对来说,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质学研究表明,原始地球环境不适合任何生物的生存。请推测,原始大气中没有下列哪种气体(  C  )</p><p>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氢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许多农村中都建有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p><p>A.氧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沼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是由碳、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有一些气体杂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农业的突出特点是</p><p>A.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B.可以不受太阳光的限制</p><p>C.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D.对农业害虫进行综合防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尽量减少农田污染,应该</p><p>A.多施用化肥   B.尽可能施用农家肥    C.不施任何肥料     D.使用农药</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施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而施用农家肥料,不但养分全,肥效持久,还能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不施任何肥料会造成农作物减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a915e96/SYS201712302242521941447651_ST/SYS201712302242521941447651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时呼吸作用;</p><p>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p><p>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p><p>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中,乙代表生产者--植物,丙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丁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甲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③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甲为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该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在食物链中,丁是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能量积累的最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p><p>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p><p>C.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      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因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非常繁盛的地质年代是</p><p>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生代时,爬行动物如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梅州梅江实验中学八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