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45:19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八年级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下列哪种植物的故乡(  )</p><p>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p><p>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p><p>解: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5月27日,我国启动雪豹保护优先行动计划.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般不采用的措施是(  )</p><p>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p><p>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库     D.引入濒危物种天敌的天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p><p>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或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和法规.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不采取D引入濒危物种天敌的天敌这种措施.</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真菌生活所必需的条件(  )</p><p>A.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有机物       D.氧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p><p>此题考查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p><p>解: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最佳生存、繁殖温度,一般低温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水分,干燥的环境也不适应微生物的繁殖.有的微生物是需氧型的,如青霉、曲霉等;而有的微生物是厌氧性的,如乳酸菌等.</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p><p>A.青蛙、珊瑚虫                B.蝗虫、家鸽</p><p>C.娃娃鱼、啄木鸟            D.蝙蝠、鲸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p><p>(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p><p>(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p><p>解:A、青蛙是两栖类、珊瑚虫是腔肠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p><p>B、蝗虫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家鸽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p><p>C、娃娃鱼是两栖类属于变温动物,啄木鸟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p><p>D、蝙蝠、鲸鱼都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p><p>所以,体温恒定的一组是“蝙蝠、鲸鱼”.</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有一种微生物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转变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该微生物是(  )</p><p>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p><p>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它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p><p>解:A、蒸馒头、做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错误;</p><p>B、制醋要用到醋酸菌,错误;</p><p>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酸菌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转变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正确;</p><p>D、制酱要用到曲霉,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滨城市青岛物种丰富.有鱿鱼等软体动物.还有虾、蟹等节肢动物.这样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  )特征.</p><p>A.食物种类    B.形态结构   C.生态环境     D.地理分布</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p><p>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p><p>解: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题干中将动物分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是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p><p>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成两等份,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0℃左右的条件下,并定时向乙装置内通入新鲜空气.经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78f44d38/SYS201712302244250717996525_ST/SYS201712302244250717996525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观察发现:甲、乙两支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      了,由此可以证明烧瓶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p><p>(2)打开甲、乙两个烧瓶会嗅到有酒味的是      烧瓶.原因是烧瓶中酵母菌在      (填“有”或“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了酒精</p><p>(3)该探究实验的对照组是      ,其变量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浑浊;(2)甲;无;(3)乙;氧气</p><p>【解析】</p><p>试题分析:</p><p>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p><p>解:(1)二氧化碳有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这气体是二氧化碳.观察发现:甲、乙两支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以证明烧瓶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p><p>(2)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打开甲烧瓶会嗅到有酒味.</p><p>(3)甲烧瓶与乙烧瓶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氧气,甲烧瓶是实验组,乙烧瓶是对照组,说明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p><p>故答案为:(1)浑浊;(2)甲;无;(3)乙;氧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把生物分为界、门、      、目、      、属、种七个不同等级.</p><p>&#xa0;</p></div></div>
<div><p>【答案】纲;科</p><p>【解析】</p><p>试题分析:</p><p>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p><p>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p><p>故答案为:纲;科.</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是藻类植物与真菌组成的,它们互相利用,谁也离不开谁,这属于      现象.</p><p>&#xa0;</p></div></div>
<div><p>【答案】共生</p><p>【解析】</p><p>试题分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解: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水、无机盐、二氧化碳,被藻类吸收,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二者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一旦分开,都不能很好的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属于共生现象.</p><p>故答案为:共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缢蛏是我们餐桌上一道美味的食物,它属于      动物,这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      ,动物器官是足.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用      呼吸.</p><p>&#xa0;</p></div></div>
<div><p>【答案】软体;外套膜;足;鳃;肺</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p><p>(2)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p><p>解:(1)缢蛏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运动器官是足,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p><p>(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为变态发育,其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p><p>故答案为:软体;外套膜;足;鳃;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肌肉与骨、关节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78f44d38/SYS201712302244256696385099_ST/SYS201712302244256696385099_ST.001.png" width="124"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①是      肌,②是肱三头肌.</p><p>(2)当曲肘时,图中的两块肌肉各处的状态是①处于      状态,②处于      状态.</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肱二头;(2)收缩;舒张</p><p>【解析】</p><p>试题分析:</p><p>图中是屈肘动作,①是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解:(1)图中是屈肘动作,①是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p><p>(2)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中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p><p>故答案为:(1)肱二头;(2)收缩;舒张.</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八级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