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43:41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c38a50d8/SYS201712302357089246612021_ST/SYS201712302357089246612021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p>B.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p><p>C.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p><p>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上图中,由于①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即: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①是生产者,③以①为食,因此③是消费者,②能把①③进行分解,在返回无机环境中,是分解者,因此,①代表的是生产者,②代表的是分解者,③代表的是消费者,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一项是(   )</p><p>A.蚁穴溃堤 B.森林净化空气</p><p>C.朝蝇暮蚊   D.大树底下好乘凉</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蚁穴溃堤,主要意思是蚂蚁这种生物影响堤岸,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p><p>森林净化空气,是森林中的植物对环境的影响,B正确;</p><p>朝蝇暮蚊,与阳光有关,苍蝇是白昼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蚊子怕光但又不喜欢光线太暗,最喜欢在弱光下吸血.是光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p><p>大树底下好乘凉,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p><p>A.珊瑚   B.钟乳石   C.机器人   D.珊瑚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故ABC错误;</p><p>珊瑚虫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p><p>A.水稻和杂草     B.猫和老鼠</p><p>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猫和老鼠,猫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人和猪,人吃猪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蚂蚁和蚱蜢,蚂蚁吃蚱蜢,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表表示几种不同生物体内一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DDT的含量,生物A-D代表的是藻类植物、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和较大型肉食性鱼类。</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0.75pt solid #000000"><tr style="height:22pt"><td style="width:90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种类</p></td><td style="width:71.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A</p></td><td style="width:71.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B</p></td><td style="width:71.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C</p></td><td style="width:80.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D</p></td></tr><tr style="height:20.2pt"><td style="width:90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DDT的积累</p></td><td style="width:71.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pm</p></td><td style="width:71.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0.015ppm</p></td><td style="width:71.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pm</p></td><td style="width:80.2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pm</p></td></tr></table><p>(1)分别写出A-D代表的生物名称:A                   ,B               ,C                 ,D                  。</p><p>(2)用A-D表示写出该食物链                           。</p><p>(3)从(2)中可以看出,DDT通过       而积累,因而营养级越高,DDT的积累量也越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藻类植物;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较大型肉食性鱼类;</p><p>(2)B→C→A→D;</p><p>(3)食物链;多;</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显示这四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的顺序为:B<C<A<D,根据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可以判断出四种生物的名称。A以小动物为食的鱼类;</p><p>B藻类植物;C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动物;D较大型肉食性鱼类。</p><p>(2)由(1)可以判断:生物B体内的DDT的含量最少为食物链的起点,而生物D体内的DDT的含量最多为食物链的终点。即B→C→A→D。</p><p>(3)由(1)和(2)可以知道有毒物质是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就越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p><p>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p><p>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增加消费者的数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p><p>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稻田中大量捕杀青蛙,可能造成水稻减产,主要原因是</p><p>A.食物链破坏     B.物质不能循环</p><p>C.植被被破坏   D.杂草疯长</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    )</p><p>A. 青虫→山雀→雀鹰</p><p>B. 牧草→野兔→狐狸</p><p>C. 水草→小虾→黑鱼</p><p>D. 草→蝗虫→山雀→雀鹰</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A起点是动物故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哪些共同特征。</p><p>(1)猫生小猫属于             。</p><p>(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p><p>(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p><p>(4)猫吃老鼠属于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繁殖;</p><p>(2)生长;</p><p>(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4)需要营养;</p><p>【解析】</p><p>试题分析:</p><p>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1)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现象;</p><p>(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的生长;</p><p>(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4)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鼠为食,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p><p>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物都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p><p>C.生物都能在水中生活        D.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生活在水中的,也生活在陆地上的,还有能在中飞行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生物都能在水中生活,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c38a50d8/SYS201712302357114129346053_ST/SYS201712302357114129346053_ST.001.jpeg" width="550"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把鹿的天敌狼杀绝,鹿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即鹿群的变化: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的生态系统是(    )</p><p>A.淡水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p><p>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资源的宝库,而且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A正确;</p><p>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B错误;</p><p>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C错误;</p><p>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与风变化相适应的的现象是(  )</p><p>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候鸟的迁徙</p><p>C.山顶的旗形树      D.蛾类夜间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阳光、空气、水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p><p>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对干旱的适应,A错误;</p><p>候鸟的迁徙,是温度的影响,B错误;</p><p>山顶的旗形树,是风的影响,C正确;</p><p>蛾类夜间活动,是光照的影响,D错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中学七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