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42:39

-湖北建始县景阳镇清江中学八年级会考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施州正在开展 “六城同创”,提升“城市名片”,改善城市绿化。今年入春以来在各乡镇的道路两旁移栽了一批桂花树,要求带冠移栽,为了提高大树成活率,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具可行性的是</p><p>A.浇过多水                  B.用遮阳网遮阴</p><p>C.带土移栽                  D.摘除部分叶片</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移栽植物时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根呼吸的是土壤缝隙中空气中的氧气,浇过多水,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人体某部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6a85980/SYS201712302250187746457340_ST/SYS201712302250187746457340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当A和C内都流动脉血时,B处可能发生了滤过作用</p><p>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A流动脉血,则C流静脉血</p><p>C.若B为胃壁内毛细血管网,那么在B处可吸收水分和酒精</p><p>D.当B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时,除进行物质交换外,还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A、若B为肾小球,肾小球的功能是滤过,形成原尿,其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并且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A、C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时,B处可能发生了滤过作用,A正确;</p><p>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流动脉血。故B错误;</p><p>C、消化道壁毛细血管为组织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即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故C正确;</p><p>D、真皮内的毛细血管通过扩张,使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体温,温度较低时毛细血管回缩,血液循环变慢,产生的热量减少,来保持正常的体温。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耳朵感受声音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近视眼患者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配戴凹透镜矫正</p><p>B.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p><p>C.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给听小骨</p><p>D.咽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引起中耳炎</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下列有关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在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p><p>B.O型血的人不能输任何血型的血</p><p>C.AB型血的人可以输AB型血和少量的O型血及少量的A型血或B型血</p><p>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玉米是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几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种植玉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玉米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是            。</p><p>(2)在播种玉米过程中,对玉米种子浸种、地膜覆盖并打孔,原因是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                                 。</p><p>(3)合理密植能保证玉米植株充分利用光能,有效地进行           作用。</p><p>(4)松土是玉米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使玉米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      作用正常进行。</p><p>(5)玉米果穗上常出现缺粒现象,是由于在自然状态下        不足引起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胚乳</p><p>(2)蒸腾</p><p>(3)光合</p><p>(4)呼吸</p><p>(5)传粉</p><p>【解析】</p><p>试题分析:(1)玉米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是胚乳。</p><p>(2)玉米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其中一小部分供小麦的生命活动利用,一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只有约1%的水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p><p>(3)合理密植、间作套种能充分的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增加玉米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形成,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p><p>(4)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p><p>(5)玉米属于异花传粉中的风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p><p>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通常认为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具有特异性。然而1997年香港发现H5N1禽流感,2003年荷兰出现H7N7禽流感,2012年墨西哥发生H7N3禽流感,再到2014年4月底我国东南部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H7N9禽流感发病高峰再次出现,人数病例已突破300人,使人们认识到,流感病毒可跨物种传播,因而,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不要近距离接触不明野鸟和禽类。</p><p>(1)资料中专家表示“不要近距离接触不明野鸟和禽类”,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                       。</p><p>(2)H5N1禽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下列是科研人员对有关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p><p>【材料用具】健康小鸡若干只、H5N1禽流感疫苗、H7N9禽流感病毒、注射器等。</p><p>【实验步骤】</p><p>第一步:将健康小鸡若干只均等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p><p>第二步:                                        。</p><p>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观察其状况。</p><p>【实验现象】甲组小鸡                     ,乙组小鸡感染了H7N9禽流感。</p><p>【实验结论】H5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p><p>【分析原因】注射H5N1禽流感疫苗后,小鸡产生相应的抗体不能和H7N9禽流感病毒结合,因此,这种免疫具有         特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p><p>(2)甲组注射H5N1疫苗,乙组不注射    感染了H7N9禽流感    特异性</p><p>【解析】</p><p>试题分析:(1)禽流感病毒是寄生在禽类体内的,所以它的寄主是禽类.病毒的结构很特殊,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在寄主细胞里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因此禽流感病毒不断出现新型,其根本原因是病毒结构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不要近距离接触不明野鸟和禽类”,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的处理:接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结果预测是:若该疫苗具有较好效能,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p><p>H5N1禽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p><p>【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健康小鸡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p><p>第二步:甲组注射H5N1疫苗,乙组不注射。</p><p>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观察其状况。</p><p>【实验现象】甲组小鸡 感染了H7N9禽流感,乙组小鸡感染了H7N9禽流感。</p><p>【实验结论】H5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验证实验,据图和操作回答下列各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6a85980/SYS201712302250196441714533_ST/SYS201712302250196441714533_ST.001.png" width="498"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把盆栽牵牛花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取植株同一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装置处理见图甲。</p><p>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8小时。</p><p>③分别将A、B、C的导管伸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三个盛石灰水的容器未画出,瓶内石灰水的浓度及量都相同),打开阀门,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p><p>④取下三个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p><p>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p><p>(1)将植株暗处理的目的是                        。</p><p>(2)观察甲装置,你认为                  不能构成对照实验。</p><p>(3)步骤③中,B、C瓶中挤出的气体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同学分析其原因不同,B中的原因是瓶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               。</p><p>(4)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             瓶内的叶片。</p><p>(5)该实验验证了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将植物中的淀粉运走耗尽</p><p>(2)AC</p><p>(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所吸收</p><p>(4)B</p><p>(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p>【解析】</p><p>试题分析:将装置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有两个变量。装置A置于黑暗环境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瓶内的氧气又被叶片的呼吸作用吸收了,因此A瓶内集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瓶内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瓶内的二氧化碳消耗了,因此B瓶内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瓶内的叶片变蓝色,说明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A、C瓶内的叶片不变蓝色,说明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A、B两瓶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比较B、C两瓶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6a85980/SYS201712302250197609987380_ST/SYS201712302250197609987380_ST.001.png" width="313"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  】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看电视等会导致眼球的        (填序号)曲度增大,从而形成近视。</p><p>(2)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p><p>(3)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③视网膜      ①</p><p>(2)⑤→⑦→B→⑧→⑥</p><p>(3)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10)下行的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属于视觉感受器。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晶状体过度变曲,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语言组织力、表达交流能力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图1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是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来源或去路,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6a85980/SYS201712302250184481137387_ST/SYS201712302250184481137387_ST.001.png" width="480"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中的①属于           组织。</p><p>(2)图2表示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发生在图1中的     (填序号)结构中。</p><p>(3)当今,由于工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同时对森林乱砍乱伐。人类的活动使全球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根据图2分析可知,减少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输导</p><p>(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③</p><p>(3)植树造林</p><p>【解析】</p><p>试题分析:图中的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③是叶肉,④是气孔,⑤是光合作用吸收可二氧化碳,⑦⑨是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⑥⑧是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⑩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由上到下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图2表示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些发生在叶肉中。我们可以利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来控制温室效应的发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航天工业部计划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其同步进行的载人空间站工程也在按计划顺利推进,计划在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如图所示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6a85980/SYS201712302250182243814615_ST/SYS201712302250182243814615_ST.001.png" width="392"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表示          系统</p><p>(2)完成图中②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该器官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任写一点)。</p><p>(3)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影响③、④过程,③、④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宇航员参与过程④的呼吸肌处于            (收缩/舒张)状态。</p><p>(4)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答出两种即可)。</p><p>(5)航天员突患肠炎,服用青霉素消炎,药物到达患处前,先经过心脏的哪个腔?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消化</p><p>(2)小肠;胆汁、胰液、肠液;</p><p>(3)呼吸运动;收缩;</p><p>(4)③⑤⑥;氧、代谢废物;</p><p>(5)右心房</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在人体的消化系统内完成的,所以A表示消化系统。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④吸气和③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③④指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③表示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⑥表示的是尿的排出,⑤表示细胞内代谢物质的排出。⑦表示排便。其中属于排泄的是③⑤⑥。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虑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肾单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Ⅱ血管肾动脉与Ⅰ血管肾静脉相比,Ⅰ肾静脉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氧、营养物质、尿素等。航天员突患肠炎,服用青霉素消炎,药物到达患处前,先经过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入右心房。</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建始县景阳镇清江中学八级会考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