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环科园教学联盟八年级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DNA主在存在于染色体上</p><p>B.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p><p>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RNA组成</p><p>D.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来自母方</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生殖过程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来自母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f936fd23/SYS201712302255100983714337_ST/SYS201712302255100983714337_ST.001.png" width="585"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可以说: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数万个基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基因组合中能显示出隐性性状的是</p><p>A.DD B.Dd C.dd D.Dd或dd</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p><p>A. 脂肪 B. 水 C. 维生素 D. 糖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含碳,不能燃烧,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p><p>A.肺泡 B.血液 C.气管 D.组织细胞</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杀虫剂通过食物链积累后,下列生物中体内杀虫剂积累含量最高的是</p><p>A.菜青虫 B.青菜 C.鸡 D.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有毒物质农药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以上食物链中人体内杀虫剂积累含量最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消化被直接吸收的是</p><p>A.蛋白质、淀粉、无机盐 B.水、无机盐、维生素</p><p>C.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D.水、无机盐、纤维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时,通常第一步是</p><p>A.作出假设 B.得出结论</p><p>C.观察并提出问题 D.制定与实施计划</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和提出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可称为食物链的是</p><p>A.阳光→草→兔→狐 B.鹰→蛇→田鼠→植物</p><p>C.田鼠→蛇→鹰 D.植物→田鼠→蛇→鹰</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以生产者开始,最高级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植物→田鼠→蛇→鹰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p><p>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B.小肠一般长5~7米</p><p>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大多数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中,其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设决定有酒窝的基因为D,决定无酒窝的基因为d,如果父亲有酒窝,母亲无酒窝,女儿有酒窝。该女儿的基因组成是</p><p>A.D B. d C. Dd D.DD</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假设决定有酒窝的基因为D,决定无酒窝的基因为d,母亲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给女儿的控制酒窝有无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女儿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D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金鱼和菊花的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产生这么多金鱼和菊花品种的原因是</p><p>A.金鱼和菊花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B.生物内部斗争的结果</p><p>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p>A.植物生长所需量最大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p><p>B.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p><p>C.人的呼吸就是呼吸作用</p><p>D.细粮中的营养比粗粮更加丰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生长所需量最大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正确;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错误;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错误;细粮中的营养物质不比粗粮丰富,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f936fd23/SYS201712302255121783354160_ST/SYS201712302255121783354160_ST.001.jpeg" width="504" height="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把鹿的天敌狼杀绝,鹿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即鹿群的变化: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循环下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式子中,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是</p><p>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能量 B.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氧气+能量</p><p>C.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D.有机物+水→氧气+二氧化碳+能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p><p>A.将传染病患者隔离起来 B.饭前便后勤洗手</p><p>C.按照计划进行预防接种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饭前便后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调节视野亮度要用到的部件是</p><p>A.转换器和遮光器 B.反光镜和遮光器</p><p>C.通光孔和反光镜 D.通光孔和遮光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外界光线进入显微镜的路线是:反光镜→遮光器上的光圈→物镜→镜筒→目镜→眼睛;反光镜有两个面,分别称为平面镜和凹面镜,根据光线的强弱选用,遮光器上的小孔称为光圈,能够控制进入镜筒的光量,因此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视野亮度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平时吃的腊肉、咸鱼、果脯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质,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除去某一物质来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去除的是</p><p>A.有机物 B.无机物 C.水分 D.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的特点来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如腊肉用晒制法、烟熏法;果脯利用渗透保存法(糖渍);咸鱼用腌制法,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是</p><p>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p><p>C.温度过大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花卉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人、花争氧,使卧室内的氧气过少,二氧化碳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变异中,属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是</p><p>A.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椒果实大 B.单眼皮经过整容后变成了双眼皮</p><p>C.因意外伤害失去一根手指 D.小麦由于水肥充足而粒多饱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椒果实大,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单眼皮经过美容后变成了双眼皮、因意外外伤而失去一根手指、小麦由于水肥充足而穗大粒多,都是环境改变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BCD不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f936fd23/SYS201712302255097627394384_ST/SYS201712302255097627394384_ST.001.png" width="505"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中,两支试管中糨糊的量应该_________;图乙中,滴加到两支试管中的清水和唾液的量也应该___________。</p><p>(2)图丙实验装置表明,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p><p>(3)图丁中的______号试管加碘后会变成蓝色,其原因是:糨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____号试管加了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断出人体内淀粉的初始消化部位是 。</p><p>(4)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_______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1)相等、相等;</p><p>(2)37℃;</p><p>(3)1、2、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唾液把淀粉分解了或消化了)、 口腔;</p><p>(4)对照</p><p>【解析】</p><p>试题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若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清水,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p><p>(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p><p>(3)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因此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2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p><p>(4)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f936fd23/SYS201712302255114405369814_ST/SYS201712302255114405369814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 ,并储存能量。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 。</p><p>(2)依据图上箭头所示,此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p><p>(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中的兔、鼠、鹰等动物属于 ;生物部分还缺少了 。</p><p>(4)蛇和鹰的关系是 。</p><p> </p></div></div>
<div><p>【答案】(1)草; 有机物(或淀粉、或糖类);</p><p>(2)5;草→鼠→蛇→鹰;</p><p>(3)消费者;分解者(或微生物;或细菌和真菌等)</p><p>(4)捕食</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其它动物属于消费者;</p><p>(2)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营养级越长食物链越长,因此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p><p>(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因此,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生物部分还缺少分解者;</p><p>(4)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植业可以离开土壤进行。</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溶液,而土壤颗粒对植物主要起固着作用,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因此,种植业可以离开土壤。</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现物像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它移至视野正中,应将玻片往左上方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于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在视野左下方,实际上物像在右下方,欲使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向它的相反方向移动装片方向,即向左下方移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母亲,和父亲没有多大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消化是指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消化道内将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例如淀粉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是小分子的有机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所以自然选择核心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好几代才能实现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导管是植物内运送水和有机营养的通道。</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稳定意味着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中,其中的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