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般来说,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p><p>A.根 B.茎 C.叶 D.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组成根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因此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不是器官。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的描述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p><p>A.山顶的旗形树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p><p>C.苍耳果实表面有倒钩 D.秋天植物落叶</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山顶的旗形树,主要原因是风多为单向风且比较大,使得树长成旗形,所以山顶的旗形树和风有关,A错误;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是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苍耳果实的表面有许多钩刺,当动物经过时可以钩挂在动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苍耳的分布范围,C错误;由于冬天温度低,降雨也少,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减少,所以在秋天大部分树木叶片要脱落,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热量的散失以及水分的流失,以度过寒冷、干旱的冬季,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部分省市曾连续多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说明</p><p>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p><p>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无关</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国部分省市曾连续多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主要是环境水分不足造成的,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选用目镜为10×,物镜为40×的镜头进行观察标本,其观察的物象放大倍数是</p><p>A.40倍 B.50倍 C.400倍 D.800倍</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是</p><p>A.生命价值和生命繁殖规律 B.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p><p>C.生命意义和生命死亡规律 D.生命本质和生命生长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植物的根处于吸水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甲)和根毛细胞浓度(乙)的关系是</p><p>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或者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即甲<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密封的蔬菜大棚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间分别是</p><p>A.清晨、清晨 B.傍晚、清晨</p><p>C.清晨、傍晚 D.傍晚、傍晚</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恰恰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即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傍晚时刻,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因此,此时密封的蔬菜大棚氧的浓度最高,而在凌晨,植物刚刚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棚中氧气含量此时最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去掉叶片上的叶绿素正确的方法是</p><p>A.将叶片浸到清水中直接加热 B.将叶片浸到酒精中直接加热</p><p>C.将叶片浸到酒精中隔水加热 D.将叶片浸到水中隔酒精加热</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叶片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能溶于酒精,加热能使酒精快速溶解叶绿素,如果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灾。因此,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酒精燃烧;目的是脱去叶绿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液体中,最适合苗苗选来替代无土栽培液种植小青菜的是</p><p>A.自来水 B.纯净水 C.蒸馏水 D.土壤浸出液</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上述题干中不论自来水、纯净水还是蒸馏水都没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而土壤浸出液有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所以最适合无土栽培培养液替代品的是土壤浸出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p><p>A.观察和实验 B.观察和调查</p><p>C.调查和测量 D.实验和测量</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p><p>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p><p>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它是科学家用来获得事实和证据重要方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对光时,对准通光孔的结构是</p><p>A.5×的目镜 B.10×的目镜</p><p>C.较短的物镜 D.较长的物镜</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到校园中调查生态系统时,需要携带的调查工具中,不是必须携带的是</p><p>A.放大镜和望远镜 B.玻璃瓶和铲子</p><p>C.记录本和笔 D.显微镜和玻片</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调查工具使用的场所:调查中要使用的工具,比如采集昆虫,要使用网兜,并可装入玻璃瓶;调查水中的生物,要准备网兜、放大镜、玻璃瓶等;要了解土壤中的生物,如鼠妇、蚯蚓等则需要准备铲子;观察远处的物体,要准备望远镜;观察看不见的生物,要将材料带回去,借助显微镜观察.另外记录本和笔是调查中所必需的,可以随时记录调查中所出现的情况.池塘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等;生物成分:生产者:水草、浮萍、栅藻、团藻;消费者:虾、草食鱼、肉食鱼;分解者:细菌、真菌.调查时,除了记录本和笔之外,最合适的所带工具是网兜、放大镜、玻璃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p><p>A.海洋 B.湿地 C.森林 D.城市</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海洋 B.生物圈 C.森林 D.喜马拉雅山</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常用碘酒鉴定淀粉的存在,这是因为</p><p>A.有机物遇碘变蓝色 B.有机物遇碘变红色</p><p>C.淀粉遇碘变红色 D.淀粉遇碘变蓝色</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淀粉遇碘能变成蓝色,故使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海尔蒙特由柳树栽培试验确定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是</p><p>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无机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移栽幼苗时,应尽量在幼苗期进行并带土移栽,其主要目的是</p><p>A.减少水分散失 B.保护根冠和分生区</p><p>C.防止幼根和根毛受损 D.防止营养流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其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中,能够作为对照的一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3d2fdb5/SYS201712310011086472128186_ST/SYS201712310011086472128186_ST.001.png" width="343"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甲与乙唯一变量是光,目的是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A正确;甲与丙唯一变量是绿色植物,目的是证明“氧气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制造的”,B错误;甲与丁有两个变量光和绿色植物,变量不唯一,C错误;乙和丁虽然有一个变量绿色植物,但是都没有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