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33:06

广西梧州市蒙山二中七年级上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p><p>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p>曲中的生物有:____ _   __、__       _____(选填两个即可)</p><p>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     _、______     _(选填两个即可)</p><p>&#xa0;</p></div></div>
<div><p>【答案】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p><p>【解析】</p><p>试题分析:曲中有生命的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p><p>曲中没有生命的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p><p>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p><p>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猫头鹰和鼠,都是陆生动物,生活环境相同,A正确;</p><p>鱼生活在水中,河水是非生物,B错误;</p><p>空气和阳光,都是非生物,C错误;</p><p>狗生活在陆地上,是陆生生物,水草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41e3889/SYS201712310018531394630782_ST/SYS201712310018531394630782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根据图回答:</p><p>(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p><p>(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      ____和___      ___</p><p>(3)该食物网有___      ____条食物链。</p><p>(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      ___种。</p><p>(5)如果大量捕猎鹰,那么蛇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会(    )</p><p>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草;</p><p>(2)兔、鼠;</p><p>(3)5;</p><p>(4)3;</p><p>(5)D。</p><p>【解析】</p><p>试题分析:(1)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p><p>(2)兔和鼠都是草食性动物,是直接以草为食的消费者。</p><p>(3)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5条。</p><p>(4)食物链的长短主要看营养级的多少。图中食物链最多的有四个营养级,即最长的是草→鼠→蛇→鹰。</p><p>因此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3种。</p><p>(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量猎鹰后,蛇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然后由于蛇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导致蛇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会先增后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透明胶片上有一个字母“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    )</p><p>A.b          B.d          C.q          D.p</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b”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q”。所以在透明的玻璃纸上写一个“b”,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q”。</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   )</p><p>A.少量增加    B.累积  C.减少  D.不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富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有“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p><p>A.温度  B.光    C.水分  D.土壤</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柑橘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较低,不适宜柑橘生长,会影响柑橘的色泽、口感品质。因此,南橘北枳,影响此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p><p>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p><p>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沙漠上能开花的“石头”</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机器人弹钢琴、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都不属于生物的特征;</p><p>沙漠上能开花的“石头”,所谓的石头会开花,是一种拟态植物,产于非洲的由于生长在碎石之中,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别的动物吃掉所以上部就进化成类似石头的样子,属于生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     ___、___     ____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___       ___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植物;动物;其他生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视野中,标本物像偏向视野左上方,欲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p><p>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p><p>A.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p><p>C.猫头鹰→老虎→种子    D.青蛙→蛇→鼠→猫头鹰</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p><p>真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p><p>猫头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p><p>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而且食物链的箭头方向也反了,而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  ②藻类  ③水生甲虫  ④池边杂食动物  ⑤水蚤;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p><p>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p><p>C.③→②→①→⑤→④           D.①→⑤→④→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食物联系。藻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从这一点看,A、C项是错误的。水生甲虫的体形较水蚤大,且以水蚤为食,而鱼类通常要以水生甲虫为食,同时又常被池边杂食动物所食,这样生产者与各种消费者之间就形成了下列捕食关系:②藻类→⑤水蚤→③水生甲虫→①鱼类→④池边杂食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水圈                B.生物圈</p><p>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p><p>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p><p>(1)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提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3)在设计实验时,要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光的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了明亮和黑暗的两种环境,起到_______作用。</p><p>(4)实验完毕后,应该把鼠妇放回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中。</p><p>(5)得出结论:</p><p>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在       的环境生活。(填“明亮”或“阴暗”)</p><p>&#xa0;</p></div></div>
<div><p>【答案】(3)对照;</p><p>(5)阴暗。</p><p>【解析】</p><p>试题分析:(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光”,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就是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p><p>(5)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在阴暗的环境生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甲、图乙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41e3889/SYS201712310018549328879060_ST/SYS201712310018549328879060_ST.001.png" width="274"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甲、乙共有的结构:B是____      ____、D是___      ___ F是___      ___</p><p>(2)C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__      ___,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p><p>(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果肉细胞的       (填图中的字母)中的细胞液含有大量的糖分。</p><p>(4)内部有遗传信息的结构是            (填图中的字母)。</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p><p>(2)叶绿体;</p><p>(3)液泡;</p><p>(4)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E液泡,F细胞质。</p><p>(1)与乙图相比,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则B是细胞膜,D是细胞核,F细胞质。</p><p>(2)C是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p><p>(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的果肉细胞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于液泡的细胞液。</p><p>(4)细胞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p><p>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p><p>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一片草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森林中的所有的树木”,只有生产者,没有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p><p>“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只构成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p><p>“地球上的所有的人类”,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p><p>“一条河流”,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并把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41e3889/SYS201712310018555296267634_ST/SYS201712310018555296267634_ST.001.png" width="383" height="1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答:A: _____________  B:_______  C: _______    D: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p><p>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xa0;&#xa0;&#xa0; )</p><p>A. DDT挥发性极强    B. 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p><p>C.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 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为(  )</p><p>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p><p>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p><p>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p><p>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  )</p><p>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我国每五年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清查,采用的科学方法应该是全面调查。</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梧州市蒙山二中七级上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