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大气中氧气主要来自哪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p><p>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可见A正确.</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学家从绿色植物中获取灵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及茅盾笔下的“白杨礼赞”,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分别是 ( )</p><p>A.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 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p><p>C.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中的植物是藻类植物,白杨属于种子植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c4ef83/SYS201712310029528310800199_ST/SYS201712310029528310800199_ST.001.png" width="608"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p><p>(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的环境中。</p><p>(3)丙装置可川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______________。</p><p>(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无不妥之处?_____。若有,应怎样改进?________________。若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此装置应放在_______的地方。</p><p> </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有光 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有 应该将塑料袋扎在植物茎的基部 黑暗</p><p>【解析】(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几个步骤,观察 现象,得出结论: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p><p>(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p><p>(3)丙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p><p>(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不妥之处,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因为植物的呼吸要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会吸收二氧化碳然后产生氧气,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干扰,装置应放在黑暗的地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c4ef83/SYS201712310029529509173048_ST/SYS201712310029529509173048_ST.001.png" width="204"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如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_______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其中能量转换器位于细胞的[ ]___________中。</p><p>(3)结构C中含有___________物质。</p><p>(4)切番茄流出的红汁水是______________,主要来自结构[ ]___________中。</p><p>(5)图中B的功能是起___________作用和控制___________的进出。</p><p>(6)图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乙 甲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D细胞质 遗传 细胞液 E液泡 保护 物质 保护和支持细胞</p><p>【解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甲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示意图。<br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位于细胞的D细胞质中。<br />(3)结构C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br />(4)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E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切开番茄时,流出的一些红色汁液主要来自番茄细胞液泡的细胞液。<br />(5)图中B细胞膜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的进出。<br />(6)图乙A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松树和桃树这两种植物相比较,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 )</p><p>A. 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B. 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p><p>C. 松树的松球果包被着果皮 D. 松树的松球果有鳞片</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但桃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成熟的西瓜是一个( )</p><p>A. 胚 B. 体细胞 C. 器官 D. 生殖细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成熟的大西瓜是果实,果实是六大器官之一,也可以从器官的概念上来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熟的大西瓜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成熟的大西瓜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p><p>A.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B.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p><p>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通过细胞分裂时细胞的数目增加,通过细胞生长是细胞的体积长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校园中伟岸挺拔的法国梧桐树,其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p><p>A. 组织 B. 细胞 C. 器官 D. 系统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梧桐树是植物,所以其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进行呼吸作用( )</p><p>A. 萌发的种子 B. 未萌发的种子</p><p>C. 煮熟的种子 D. 新鲜的叶片</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种子,种子以死亡,没有生命现象了,因此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泉州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到此“吸氧”的最佳时间是( )</p><p>A. 凌晨 B. 上午 C. 黄昏 D. 深夜</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恰恰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即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凌晨,植物刚刚进行了一晚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森林中氧气含量此时最低。黄昏时刻,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因此,此时是森林公园的天然“氧吧”“吸氧”的最佳时间。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有利于( ) </p><p>A. 降低呼吸作用 B. 降低蒸腾作用 C. 促进果实成熟 D. 增强光合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二氧化碳浓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呼吸作用的强度越弱。据此原理,在贮存种子、果蔬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种子、果蔬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对光后在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你认为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最无效的( )</p><p>A. 转动目镜 B. 转动转换器 C. 转动遮光器 D. 调整反光镜的位置</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示意图中,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b300a108/SYS201712310017559062619210_ST/SYS201712310017559062619210_ST.001.png" width="396"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____(用数字表示)。</p><p>(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进出植物体的。</p><p>(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____所释放的能量。</p><p>(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过程[ ]____散失掉了。</p><p>(5)植物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_______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图乙的[ ]______中。</p><p> </p></div></div>
<div><p>【答案】(1)1、2、4;清水;</p><p>(2)气孔;</p><p>(3)呼吸作用;</p><p>(4)B蒸腾作用;</p><p>(5)C光合作用;叶绿体。</p><p>【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乙可知:1细胞壁、2液泡、3细胞核、4叶绿体、5线粒体;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即乙特有的结构是:1、2、4。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p><p>(2)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p><p>(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由图甲可知A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过程,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线粒体。</p><p>(4)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所以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了生理活动,其余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即图甲中的B过程。</p><p>(5)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图甲中的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两地生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c4ef83/SYS201712310029517076144570_ST/SYS201712310029517076144570_ST.001.png" width="450"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你对甲地甜瓜比乙地甜瓜含糖量高的合理解释是( )</p><p>A. 甲地甜瓜的光合作用比乙地的光合作用强</p><p>B. 甲地夜间温度低,甜瓜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乙地的少</p><p>C. 甲地土壤中的糖分比乙地的高</p><p>D. 乙地甜瓜比甲地甜瓜呼吸作用弱</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既是同一种甜瓜,遗传物质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基本相同的。夜间甜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但由于甲地夜间温度是12度比乙地22度低了10度,所以夜间甲地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因而甲地甜瓜的有机物积累的多,含糖量比乙地的高。因此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是因为甲地的昼夜温差较大形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p><p>A. 细菌 B. 真菌 C. 动物 D. 绿色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 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同时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所以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为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绿色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若将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何方移动标本( )</p><p>A. 左上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若将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标本,物象才能移向视野的中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