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20:10

山东省广饶县英才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下列哪个阶段</p><p>A. 南方古猿    B. 能人    C. 直立人    D. 智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能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p><p>A.螳螂捕蝉    B.松鼠吃蘑菇    C.小鸡啄米    D.鹰抓兔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表示食物链,题干中,螳螂、蝉、小鸡、鱼、鹰、兔 子、松鼠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而蘑菇属于分解者,选项A、D只反映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中松鼠和蘑菇之间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而小鸡啄米是生产者和 消费者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组成原始生命的最主要物质是(     )</p><p>A.蛋白质和水    B.蛋白质和核酸</p><p>C.水和无机盐    D.糖类和核酸</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当时,地球表面温度已经降低,但内部温度仍然很高,火山 活动极为频繁,从火山内部喷出的气体,形成了原始大气,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氨、水蒸气、氢,此外还有硫化氢和氰化氢。这些气体在大自然不断产生的 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一系列比较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后来,地球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又随着 雨水,流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 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经过漫长的年代,最终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 原始生命。可见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没有蛋白质和核酸,就没有生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p><p>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p><p>C.保持相对稳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若消灭全部猛禽鹰后,雷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雷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雷鸟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雷鸟因死亡而数量减下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p><p>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p><p>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谷类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在食物链中,谷类和植物蛋白的营养级别最低,处在食物链的始端,体内含有的能量最多;故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们应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p><p>A.巴斯德     B.达尔文       C.孟德尔      D.牛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等一道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23739326954_ST/SYS201712302343523739326954_ST.001.png" width="442"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 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某成分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的 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系统也发生一系列变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通过对各种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证实(    )</p><p>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p><p>②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出现的</p><p>③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p><p>④生物的进化顺序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p><p>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这说明地球上的 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这说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出现的;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 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 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 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p><p>A.有机物质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p><p>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能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 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有机物质和能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p><p>A.生物的变异不定向,生物进化的方向也不定向</p><p>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p><p>C.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p><p>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也可能适应环境,也可能不适应环境,但生物进化的方向却是定向的,就是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不适应环境便会被淘汰。故A错误;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故B正确;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C正确;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变异作为生物的一种属性,它能使 生物改变旧的遗传性,产生新的遗传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多样且具有生存价值的可供选择的材料,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引起生物界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p><p>A.遗传和变异   B.过度繁殖   C.环境变化    D.种类繁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 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 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过度繁殖是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形成有机大分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p><p>A.原始海洋、陆地            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p><p>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 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 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 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 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原始大气层、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中不含( )</p><p>A.氢气    B.氧气    C.硫化氢    D.二氧化碳</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 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大一些,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这说明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p><p>A.马    B.果蝇    C.向日葵    D.黑猩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结构的相似 性越高,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有差异:人与黑猩猩 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因此这表明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人类与果蝇、向日葵的亲缘关系最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般说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是( )</p><p>A.由陆生到水生    B.由水生到陆生</p><p>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低等到高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正确的图示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41409869747_ST/SYS201712302343541409869747_ST.001.png" width="508"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 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草→兔→鹰”中鹰体内积累的有毒物 质最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p><p>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p><p>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p><p>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p><p>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44317543851_ST/SYS201712302343544317543851_ST.001.png" width="499"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 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 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p><p>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p><p>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 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先有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有人工选择。如图所示:。<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46004562548_DA/SYS201712302343546004562548_DA.001.png" width="228"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p><p>A.古代的鱼类            B.古代的两栖类</p><p>C.原始的节肢动物        D.古代的爬行类</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如图生命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53622252377_DA/SYS201712302343553622252377_DA.001.png" width="329" height="3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p><p>A.黑猩猩      B.长臂猿      C.古猿      D.大猩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学家把         作为人、猿分界的主要标准。</p><p>A.下肢增长            B.直立行走</p><p>C.骨盆变短增宽        D.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 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 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已知生物甲的化石比生物乙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一般情况应该是(   )</p><p>A.生物甲比乙数量多       B.甲比乙结构复杂</p><p>C.甲一定从乙进化而来     D.乙一定从甲进化来</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 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 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生物甲的化石比生物乙的化 石在地层中出现晚一般情况应该是甲比乙结构复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p><p>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得</p><p>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 用,造成了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下一 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     )</p><p>A.草←兔←狐    B.兔→狐    C.草→兔→狐    D.兔←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链中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中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A错误;该条食物链反应的不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食物链的起始部分必须是生产者,其次兔与狐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必须是生产者,该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消费者---兔,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该选项正确,C 正确;该食物链缺少生产者,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47883286729_ST/SYS201712302343547883286729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p><p>(2)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是                  。</p><p>(3)在食物链“玉米→老鼠→蛇”中,若蛇的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         克玉米。</p><p>(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p><p>(5)该农田由于长时间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玉米螟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               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1)5</p><p>(2)光合作用</p><p>(3)1250</p><p>(4)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p><p>(5)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p><p>【解析】</p><p>试题分析:(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还必须到的这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图中的食物链有:玉米→老鼠→蛇;玉米→玉米螟→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蛇;杂草→蝗虫→青蛙→蛇;杂草→老鼠→蛇共五条食物链。</p><p>(2)太阳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过程其实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p><p>(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蛇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50÷20%÷20%=1250(克)。</p><p>(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弱。</p><p>(5)在玉米螟的群体中,存在着抗药性强的个体,由于长期药物的选择使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49121559577_ST/SYS201712302343549121559577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C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A是____________.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p><p>(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_,它对自然界的意义是能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   平衡.</p><p>(3)图中的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_,在序号①②④⑦中与③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   _.</p><p>(4)图中C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   _.</p><p>(5)在图中的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   _.</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者;A→B;</p><p>(2)光合作用;碳~氧;</p><p>(3)呼吸作用;①⑦;</p><p>(4)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p><p>(5)B</p><p>【解析】</p><p>试题分析:(1)(2)由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可知,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因此,③所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A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属于微生物属于消 费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A→B。</p><p>(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因此,③所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图中的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与③的本质相同。</p><p>(4)如图C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呼吸,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p><p>(5)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故在图中的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美国学者米勒设 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真空后将CH4、NH3、H2以(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46989512472_ST/SYS201712302343546989512472_ST.001.png" width="209" height="2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内为模拟原始大气中发生__________现象。</p><p>(2)B、C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____   _。</p><p>(3)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闪电</p><p>(2)原始海洋</p><p>(3)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p><p>【解析】</p><p>试题分析:(1)A内泵入的气体:甲烷、氨和氢气等是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A内的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p><p>(2)B、C内的液体是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是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p><p>(3)这个实验表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广饶县英才学校八级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