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20:06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化龙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转基因的生物是(  )</p><p>A.抗虫棉      B.“克隆羊”多利      C.杂交水稻      D.脱毒土豆</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抗生棉运用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的DNA在体外与载体DNA结合,成为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筛选出能表达重组DNA的活细胞并进行纯化。A正确;克隆羊属于克隆技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B错误;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原理:基因重组.方法:将多个品种性状经过选择培育的方法,C错误;脱去病毒植株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必须无菌操作。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  )</p><p>A.加大人工栽培和养殖力度        B.就地保护</p><p>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迁地保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量进行人工养殖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B符合题意;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有效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p><p>A.是否直立行走     B.能否使用工具</p><p>C.能否制造工具     D.是否具有语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也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起源于(  )</p><p>A.黑猩猩    B.猩猩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人工选择及其意义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说明了(  )</p><p>A.突变是不定向的</p><p>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p><p>C.突变是随机发生的</p><p>D.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环境不断变化,因此生物只有不断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有的变异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是有利变异;对个体生存不利的变异是不利变异。种果蝇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变异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表明该变异不适于此环境,是不利变异;在气温升高到25℃,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表明该变异适于25度的环境,在25度的环境中是有利变异。因此突变是不定向的,变异的有利、有害完全取决于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同源器官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外形相同                B.功能相同</p><p>C.解剖结构相同或相似      D.适应的环境相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据同源器官的概念可知,同源器官包括:起源相同、外形上不同、在结构上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但解剖结构相同或相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p><p>A.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p><p>B.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p><p>C.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p><p>D.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1965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年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从而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所以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为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  )</p><p>A.原始大气     B.地球冷却降雨过程</p><p>C.原始海洋     D.原始的潮湿土壤</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肉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  )</p><p>A.保持生态平衡</p><p>B.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p><p>C.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p><p>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有机环境中伴随着食物链、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物质从有机环境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物质可以反复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生物的呼吸等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因此,当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时,物质将不断循环,能量在流动时则减少。在鱼塘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水草→虾→小鱼→大黑鱼”流动。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肉的“黑鱼”,是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人们需要的小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p><p>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002.png" width="175"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003.png" width="191"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SYS201712302344432898274618_ST.004.png" width="175"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种是生物的数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是图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为c,能正确反应三者关系的是(  )</p><p>A.a=b+c      B.a>b=c     C.a>b+c      D.a=b=c</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消费者大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获取能量,而动植物的遗体又被分解者加以分解,所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该大于全部消费者和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缺水干旱            B.食物链被破坏</p><p>C.环境严重污染        D.网罩挡住了阳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森林古猿到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p><p>A.食物的变化       B.环境的变化</p><p>C.脑的发达         D.有了语言</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新鲜的蔬菜放置在冰箱内,不易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p><p>A.冰箱具有杀菌作用</p><p>B.冰箱内没有氧气,细菌不能繁殖、生长</p><p>C.冰箱内温度较低,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p><p>D.冰箱内水分少,不适于细菌生长、繁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p><p>A.天然落叶林      B.人工纯种林</p><p>C.天然常绿林      D.人工混交林</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比较选项中四种生态系统,只有人工纯种林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少,调节能力最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选择基础是(  )</p><p>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p>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p><p>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p><p>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故过度繁殖使选择的原因,A错误;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资料,选择的基础。B正确;生物就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竞争是实现选择的手段,C错误;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中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是进行选择的动力,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所用的时间最短(  )</p><p>A.人工选择      B.杂交育种</p><p>C.自然选择      D.转基因技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以自然变异为基础,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组成,经过长期积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杂交培育新品种: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品种后,在杂交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这种方法是广泛应用而且有效的育种方法。但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至少需要三代才能培育出新品种,所用的时间仍然较长,B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产生新品种:利用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自然选择进行得十分缓慢,是长期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新品种。这种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所用的时间最短,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特定的各个地域中,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p><p>A.一条小溪     B.一所学校</p><p>C.一片草坪     D.一间教室</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条小溪、一所学校、一片草坪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p><p>而一间教室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的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生产的含有乳球蛋白羊奶的奶羊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29311208816_ST/SYS201712302344429311208816_ST.001.png" width="174" height="2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是注入到B细胞中的含有乳球蛋白启动因子的结构,我们把这一结构称为         .</p><p>(2)为便于操作和培育,B细胞应选用羊的        .</p><p>(3)我们把能够产出含有乳球蛋白羊奶的母羊D称之为              .母羊D的出现,充分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p><p>(4)为大量繁殖具有这种优良特性的母羊,应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目的基因</p><p>(2)卵细胞</p><p>(3)转基因生物;基因</p><p>(4)克隆技术</p><p>【解析】</p><p>试题分析:(1)目的基因就是我们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获得的一段特定长度的DNA片段,这个片段可能是具有一定抗性、或者是控制一个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等。所以将A注入到B细胞中的含有乳球蛋白启动因子的结构为目的基因。</p><p>(2)B细胞应为卵细胞,A是去掉细胞核的核膜。</p><p>(3)转基因生物具有转入的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转基因生物的获得,说明控制生物性状的是基因,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所以母羊D是转基因生物。</p><p>(4)“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36956945902_ST/SYS201712302344436956945902_ST.001.png" width="419"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是             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p><p>(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               ,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          (前或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                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适应;自然选择; 生物的适应具有相对性;</p><p>(2)增加;后;减少;定向选择。</p><p>【解析】</p><p>试题分析:(1)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表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增加;比较甲图和乙图可知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是不有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减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所示米勒实验的装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19723471882_ST/SYS201712302344419723471882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2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实验前,需对装置进行反复消毒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        .</p><p>(2)A装置模拟             ,由A泵入混合气体前,需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净,其目的是           .泵入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               ,这是模拟            成分.</p><p>(3)B装置模拟            ,正负电极放电产生火花代表当时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p><p>(4)C装置模拟               ,对此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存在的有机物是        .</p><p>(5)A→C过程,实际上是模拟               过程.</p><p>(6)此实验表明: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除去装置中的有机成分</p><p>(2)原始地球的环境;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氨、氢、硫化氢;原始大气</p><p>(3)原始大气的环境;闪电;能量</p><p>(4)原始海洋;氨基酸</p><p>(5)降雨</p><p>(6)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p>【解析】</p><p>试题分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19723471882_DA/SYS201712302344419723471882_DA.001.png" width="198" height="2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氨、氢、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p>(1)在实验前,需对装置进行反复消毒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有机成分。</p><p>(2)由以上实验过程可知,A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高温等.由A泵入混合气体前,需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净,其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泵入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氨、氢、硫化氢,这是模拟原始大气成分。</p><p>(3)B装置模拟原始大气的环境,正负电极放电产生火花代表当时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p><p>(4)C装置模拟原始海洋,对此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存在的有机物是氨基酸。</p><p>(5)A→C过程,实际上是模拟降雨过程。</p><p>(6)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年),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1896f0c7/SYS201712302344435643673055_ST/SYS201712302344435643673055_ST.001.png" width="238"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p><p>(2)从第一到第二,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依次是          、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           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p><p>(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属于             ,其分解方式是           .</p><p>(4)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p><p>A.狼     B.羊     C.黄鼬     D.虎.</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464.6</p><p>(2)13.5%;20.1%;呼吸作用;热能(或热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p>(3)分解者;有氧呼吸和发酵</p><p>(4)B</p><p>【解析】</p><p>试题分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能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p><p>(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A,固定的太阳能为464.6J,从第一到第二,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依次是13.5%、20.1%.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p><p>(3)D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分解方式为有氧呼吸或发酵。</p><p>(4)因为羊是植食性动物,属第二营养级,草原上的能量流入羊损失最小,畜产量最高,对人类最有益,所以最好使能量流向羊。</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化龙中学八级上月考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