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17:35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墨江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            B. 黄河中的鲤鱼</p><p>C. 一个池塘                      D. 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符合题意;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由体积小到体积大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简单到复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由陆生到水生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p><p>A.拉玛古猿      B.森林古猿     C.南方古猿     D.类人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在距今6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少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你黑猩猩、猩猩、6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少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片草原,由于干旱使得草都死亡,下列生物中受害最轻的是(    )</p><p>A、昆虫     B、蘑菇      C、鼠       D、兔</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在草原上,草死亡后,昆虫以草为食,由于失去食物也会大量死亡,故A错误;蘑菇属于真菌,草死亡与其没有直接关系,受到的伤害最轻,故B正确;鼠以草籽为食,草大量死亡必然威胁到鼠的生存,故C错;兔同样以草为食,草死亡会使兔因失去食物而威胁到生存,故D错。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腐烂的苹果往往能散发出酒味,这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p><p>A.霉菌          B.病毒         C.酵母菌        D.细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腐烂的苹果往往能散发出酒味,主要不是由霉菌引起的,故A错;主要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故B错;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苹果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引起的,故C正确;主要不是由细菌引起的,故D错。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碳循环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    )</p><p>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分解作用     D、光合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绿色植物是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界的桥梁。碳循环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态系统不是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故A错;不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故B错;不是通过植物的分解作用,故C错;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    )</p><p>A.蜥蜴    B.鲤鱼    C蝗虫     D.鲸</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蜥蜴属于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A正确;鲤鱼具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错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C错误;鲸鱼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人口激增,下列哪些现象可能会发生(   )</p><p>(1)空气清新(2)资源消耗增多 (3)环境质量改善(4)森林砍伐减少(5)山地开发加剧</p><p>A.(1)(3)(4)     B.(1)(2)(4)   C.(3)(5)    D.(2)(5)</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人口剧增,会向生物圈索取更多的资源,(2)资源消耗会增多,(5)山地开发会加剧。不会出现(1)空气清新,(3)环境质量改善、(4)森林砍伐减少等现象。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凡是出现(1)或(3)或(4)的现象均不符合题意,所以A、B、C选项均错,正确选项为D。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 </p><p>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方甘甜多汁的橘引种到北方后,长出的果实个小味酸,再引种回南万则又可以长出甘甜多汁的果买.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p><p>A. 橘具有变异性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橘具有遗传性    D. 环境能影响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p><p>A、脊柱是弓状生     B、四肢健壮    C、骨盆变长增宽    D、两足直立行走</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p><p>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棘皮动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动物的类群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是世界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大约3万多种,A不符合题意;腔肠动物大约有1 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B不符合题意;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C不符合题意; 棘皮动物门是动物的一个门,包括一些古老的海洋动物.这个门从寒武纪 出现,总共有20000多种类,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是( )</p><p>A、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p><p>B、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p><p>C、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p><p>D、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的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分别是(    )</p><p>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②早婚、早育、多生、优生</p><p>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只有控制人口数量</p><p>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图中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每个图的最下一层表示生产者,哪一个图表示这个食物链:草→粘虫→山雀→鹰(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3e0cccd/SYS201712302348019005606921_ST/SYS201712302348019005606921_ST.001.jpeg" width="553"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占有一个营养级,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呈现金字塔形,A图属于倒金字塔形,故A错;B图不呈金字塔形,故B错;C图呈金字塔形,并且有四个营养级,故C正确;D图虽然呈金字塔形,但是只有三个营养级,故D错。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p><p>A、单向流动逐级增加    B、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循环流动逐级增     D、循环流动逐级递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牧场为了防止鸟类捕食草籽,用细网将其罩住,结果草籽的产量大幅度较少,其原因可能是(    )</p><p>A.影响了鸟类帮助牧草传粉           B.使牧草场不能很好地通风透光</p><p>C.使昆虫大量繁殖,严重危害牧草     D.影响了鸟类帮助牧草传播种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牧民用网把某块草地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籽吃光。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     )</p><p>A.丹顶鹤          B.大鲵       C.扬子鳄       D.大熊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丹顶鹤属于鸟类,不是哺乳动物,故A错;大鲵属于两栖类,故B错误;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故C错误;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殖过程中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的植物是( )</p><p>A、苔藓植物      B、多细胞藻类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其中花粉管的出现使植物的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所以出现花粉,开花的植物为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生长过程离不开水。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一般成分有(  )</p><p>A. 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p><p>B.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分解者</p><p>C. 消费者、分解者、病毒、非生物成分</p><p>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p><p>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所以生态系统的一般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广东沿海每年都实行休鱼期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这是因为(   )</p><p>A. 海洋渔业资源不可再生    B. 渔业资源枯竭是自然规律</p><p>C. 海洋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    D. 海洋渔业不适宜进行开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海洋鱼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对之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就不会枯竭。海洋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但若不加限制的进行乱扑,海洋资源就会枯竭。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表格中表示的是小明对7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2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类别1</p><p>&#xa0;</p></td><td style="width:160.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类别2</p><p>&#xa0;</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2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燕子、青蛙、野兔、鱼</p><p>&#xa0;</p></td><td style="width:160.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蜜蜂、蚯蚓、蜘蛛</p><p>&#xa0;</p></td></tr></table><p>&#xa0;</p><p>&#xa0;</p><p>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    C. 体温是否恒定    D. 是胎生还是卵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在类别1中这些动物的共同点是有脊椎,类别2几种动物区别于类别1的共同点是没有脊椎。所以小明对这7种动物分类的依据不是水生还是陆生,故A错;分类依据是有无脊椎,故B正确;不是依据体温是否恒定,故C错;不是依据胎生还是卵生,故D错。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类行为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p><p>A,举办禾花雀美食节          B.大量引人国外优势树种</p><p>C.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D.尽量使用旅馆一次性洗刷用品</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滥吃野生动物还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引起生物链的崩溃,危及人类的生存,不利于环境保护,A不正确;大量引入国外优势树种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甚至对整个物种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B不正确; “地球一小时”行动的目的是呼吁全世界的人都爱护地球,节约能源,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C正确;尽量使用旅馆一次性洗刷用品会浪费很多资源,不利用环境保护,D不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是分解者的是(   )</p><p>A. 蘑菇和蚯蚓    B. 牛和羊        C. 鱼和虾        D. 草和树</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蘑菇和蚯蚓属于分解者,A符合题意; 牛和羊属于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鱼和虾属于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 草和树属于生产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p><p>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p><p>C.松树比较高大                  D.松树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松树是裸子植物,着生在雌球花上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松树的球果不是果实;桃树是被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的种子外面有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因此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在外。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其化石形成地层中的煤的植物是远古时期的(    )</p><p>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藻类      D.被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其化石形成地层中的煤的植物不是远古时期的苔藓植物,故A错;是蕨类植物,故B正确;不是藻类植物,故C错;不是被子植物,故D错。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p><p>A、糖类      B、脂肪     C、太阳能      D、有机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不是糖类,故A错;不是脂肪,故B错;而是太阳能,故C正确;不是有机物,故D错。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水稻田中大量捕杀青蛙,会造成水稻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p><p>A、植被被破坏     B、食物链被破坏    C、水稻无法授粉    D、物质不能循环</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青蛙捕食稻田昆虫,稻田昆虫以水稻为食。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稻田昆虫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使水稻减产。所以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植被被破坏,故A错;而是食物链被破坏,故B正确;不是水稻无法授粉,故C错;不是物质不能循环,故D错。故选B。</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墨江中学八级下期中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