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复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下列除哪一项外,其它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p><p>A.老虎取食 B.孔雀开屏 c.猫头鹰的脸盘像猫脸 D.蛇冬眠</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老虎取食、孔雀开屏、蛇冬眠属于动物行为,猫头鹰的“脸盘”像猫脸,不是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不属于动物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水螅的身体呈</p><p>A.左右对称 B.前后对称 C.两侧对称 D.辐射对称</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水螅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p><p>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C.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以上各项都是</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下列几组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p><p>A.鱼类和两栖类 B.两栖类和爬行类</p><p>C.爬行类和鸟类 D.鸟类和哺乳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大雨过后,蚯蚓钻出地面,是由于</p><p>A.觅食需要 B.呼吸需要 C.吸收阳光 D.吸收水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下列动物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p><p>A.水母 B.海蛰 C.水螅 D.涡虫</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海蜇、水螅、水母都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都属于腔肠动物;涡虫背腹扁平,身体呈左右对称,属于扁形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下列叙述中,属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共同特征的是</p><p>A.用肺呼吸 B.有脊柱</p><p>C.体温恒定 D.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鱼用鳃呼吸,两栖类和爬行类用肺呼吸,A错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都有脊柱 ,属于脊椎动物,B正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没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温不恒定为变温动物,C错误;大多数的鱼类只能生活在水中,而大多数的爬行类动物只能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为两栖动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胎生、哺乳相对于其它生殖发育方式的优势在于</p><p>A. 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B. 使后代的数量增加</p><p>C. 使后代的体质得到加强 D. 减轻母体的负担</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减少了后代对环境的依赖,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9.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哪种“语言”进行交流的?</p><p>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是依靠气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为了减少农药的污染,农业上施用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因为</p><p>A.有它存在时雌雄虫也能交配,但不能产卵 B.可以毒杀害虫</p><p>C.干扰雌雄虫的通讯,使之无法交配 D. 破坏雄虫的嗅觉器官</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从而控制害虫,其原理就是干扰雌雄虫的通讯,使之无法交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p><p>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p><p>B.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p><p>C.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p><p>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A错误;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是靠肌肉的收缩能产生运动.如蚯蚓、沙蚕等,它们都能产生运动,B错误;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错误;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关于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p><p>A. 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无关</p><p>B. 生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p><p>C. 生态平衡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不变</p><p>D. 生态平衡是个动态平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05.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动物种类</p><p> </p></td><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p><p> </p></td><td style="width:5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p><p> </p></td><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丙</p><p> </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05.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p><p> </p></td><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3</p><p> </p></td><td style="width:5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p> </p></td><td style="width:61.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p> </p></td></tr></table><p> </p><p> </p><p>A. 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p><p>B. 丙的学习能力最强</p><p>C. 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p><p>D.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3e0cccd/SYS201712302348243053122352_ST/SYS201712302348243053122352_ST.001.png" width="488" height="218" alt="../../../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ADE4B03FD18544C39201195D02CB8A6C.gif"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p><p>(2)箭头1所示的过程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储存能量,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释放能量,但其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箭头2所示的过程是: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____________的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又可被_____________利用。由上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 </p></div></div>
<div><p>【答案】(1)消费者;分解者</p><p>(2)光合;太阳能;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p><p>(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动物利用;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是粪便为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又被生产者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动物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据报道,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侵入稻田和村庄,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p><p>蛇是鼠的天敌,每条蛇一年可吃掉约400只田鼠。但是据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统计,长沙市每天大概消费1万千克蛇。这些蛇至少有三成是野生。湖南是产蛇大省,长沙是消费蛇最大的城市。</p><p>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也是东方田鼠肆虐成灾。但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说:“管理局不赞成用化学药物灭鼠。”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p><p>(1)根据有无脊柱分,东方田鼠属于__________动物,它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p><p>(2)田鼠“四处打洞”、“啃食庄稼”,这些行为都属于__________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___行为。</p><p>(3)请写出上述资料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为什么保护区管理局“不赞成用化学药物灭鼠”?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1)脊椎;胎生哺乳;(2)先天性;遗传物质;环境因素;学习;(3)稻→田鼠→蛇;(4)化学药物污染环境,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还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对人造成危害</p><p>【解析】</p><p>试题分析:(1)东方田鼠体内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它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p><p>(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田鼠“四处打洞”、“啃食庄稼”,这些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p><p>(3)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请写出上述资料中的食物链:稻→田鼠→蛇.</p><p>(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保护区管理局“不赞成用化学药物灭鼠”。理由:化学药物污染环境,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还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对人造成危害。</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右图中甲是__________肌,乙是__________肌,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__________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p><p>(2)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甲所处的状态是 ,乙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 当你手提重物时会感觉较累,此时甲和乙所处的状态又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3e0cccd/SYS201712302348231405338313_ST/SYS201712302348231405338313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1)肱二头;肱三头;神经;(2)收缩;舒张;收缩;收缩;</p><p>【解析】</p><p>试题分析:(1)、图中甲是肱二头肌收缩,乙是肱三头肌。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必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p><p>(2)、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完成一个动作需要两块或以上的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引着骨围绕肘关节做运动。双手提起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p><p>(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__________,它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p><p>(2)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__________。这些小突起能与__________协调配合,使身体蠕动。</p><p>(3)取两条蚯蚓,一条放在糙纸上,另一条放在有水的平滑玻璃板上,能正常爬行的是放在__________的一条,另一条不能正常爬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4)在实验过程要用浸__________的棉签轻擦蚯蚓体体表保持湿润,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完成。</p><p> </p></div></div>
<div><p>【答案】(1)体节;环带;</p><p>(2)刚毛;肌肉</p><p>(3)粗糙纸上;玻璃板较滑,蚯蚓不能正常运动</p><p>(4)湿;湿润的体壁;</p><p>【解析】</p><p>试题分析:(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环带,它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p><p>(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刚毛.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p><p>(3)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有水的玻璃板较滑,刚毛对身体的支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在有水的玻璃板上蚯蚓不能正常运动;能正常爬行的是糙纸上的蚯蚓。</p><p>(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用湿棉球湿润其体壁,保证其正常的呼吸。</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虾属于节肢动物。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生生活,足和触角也分节。如昆虫和蜘蛛、蜈蚣、虾、蟹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骨骼肌组成。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组成骨骼。</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二虎相争属于动物行为中的攻击行为。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如二虎相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鸟喂鱼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p><p>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小鸟喂鱼,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故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家兔体表上体毛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 家兔体表上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