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13:58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启智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说法正确(    )</p><p>A. 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哭属于非条件反射</p><p>B. 当你白天从电影院看完电影出来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室外很亮,瞳孔放大</p><p>C.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p><p>D. 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小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 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哭属于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错误,不符合题意;</p><p>B.当从电影院里走出后,外界光线强,瞳孔要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因此变化最大的结构是瞳孔,错误,不符合题意;</p><p>C.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正确,符合题意;</p><p>D.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所以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错误,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眼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p><p>A. 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p><p>B. 由暗处走到明亮处眼的瞳孔缩小</p><p>C. 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p><p>D. 患夜盲症的人是因缺乏维生素D</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在暗处,瞳孔放大,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而到了明亮处瞳孔缩小,使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p><p>B. 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p><p>C.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其次还受激素调节的影响。</p><p>D. 侏儒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不符合题意;<br />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br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其次还受激素调节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br />侏儒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D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 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8c104ff4/SYS201712302248231284797415_ST/SYS201712302248231284797415_ST.001.png" width="138"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A系统内,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p><p>(2)经过B、C系统的物质交换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p><p>(3)在C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主要是          。</p><p>(4)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              作用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p><p>(5)图示中的排泄途径共有         (填序号)。</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小肠</p><p>(2)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p><p>(3)心脏</p><p>(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5)②⑤⑥</p><p>【解析】</p><p>试题分析:(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示中过程①为吸收;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能力,胃只能 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p><p>(2)过程③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过程B、C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p><p>(3)C为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节律性收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p><p>(4)D为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体通过排尿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p><p>(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 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②⑤⑥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 排泄途径。</p><p>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心脏的结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尿液的形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有错误的是(   ) </p><p>A.外界声波→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p><p>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p><p>C.血糖升高→神经→神经中枢→神经→胰岛→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血糖降低</p><p>D.蚊子叮咬→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臂肌肉→拍打蚊子、挠痒</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声音的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p><p>A.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p><p>B.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p><p>C.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p><p>D.人体具有许多的反射,但反射弧只有一个</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体具有许多的反射,反射不同,完成反射的反射弧也不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02883dc1/SYS201712310050490120269723_ST/SYS201712310050490120269723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1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p><p>B. 2的大小可通过8来调节</p><p>C. 3过度变凸可导致视野模糊</p><p>D. 5上的感光细胞与视觉形成有关</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A正确;虹膜中央有2瞳孔,2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B错误;3晶状体过度变凸可导致视野模糊,C正确;5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与视觉形成有关,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肺部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xa0;<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8edd9fa/SYS201712310041591730343368_ST/SYS201712310041591730343368_ST.001.png" width="158"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示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A、B的壁均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p><p>B. 吸气时,肺泡鼓起,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p><p>C.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呼气排出体外</p><p>D. 成熟的C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和氧含量低的地方都容易与氧结合</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图示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A正确;吸气时,肺内气压降低,肺泡鼓起,气体进入肺泡。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B正确;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肺泡,然后呼气排出体外,C正确;成熟的C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江河让大地葱茏,热血使生命沸腾”。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p><p>B. 血液中血浆约占25%,淡黄色、半透明</p><p>C.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会增多至比红细胞多</p><p>D. 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人献血300ml</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B型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只能输个AB血型的人,且输的时候要慢而少,A错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50%,淡黄色、半透明,B错误;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但不会超过红细胞的数量,C错误;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是万能输血者,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人献血300mL,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呼吸系统直接进入血液,对健康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城市车流量是否相关,同学们选不同时间段,对城市空气进行采样,检测PM2.5的浓度,统计结果如下表(单位:μm/m³):</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7c262efc/SYS201712310047215441217964_ST/SYS201712310047215441217964_ST.001.png" width="568" height="2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分析回答:</p><p>(1)PM2.5进入肺的“旅程”是:鼻→___→喉→____→支气管→肺</p><p>(2)该探究实验中,_______________为实验的变量,其他条件都应相同。</p><p>(3)对三组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处理,这是为了____________。</p><p>(4)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车流量越大,PM2.5的浓度越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咽  气管  采样时段  减少误差  高</p><p>【解析】(1)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某人得了急性支气管炎,那么PM2.5进入肺的路线正确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3)对三组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处理,这是为了减少误差;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健康饮食,健康生活”。下列叙述或作法正确的是(    )</p><p>A. 有人吃海鲜会出现皮肤奇痒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体</p><p>B. 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p><p>C. 流感爆发时期,很多人戴口罩出行,从预防措施讲是保护易感人群</p><p>D. 当大腿大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暗红)时,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近心端止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形成的,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原,而不是抗体,A错误;<br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因此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br />流感爆发时期,很多人戴口罩出行,这样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br />当大腿大血管破裂出血时,由于血液暗红,应是静脉出血,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远心端止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0e97ab06/SYS201712310054290470957598_ST/SYS201712310054290470957598_ST.001.png" width="190"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口腔</p><p>B. 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胃和小肠</p><p>C. 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小肠</p><p>D. X、Y、Z都能在小肠中进行消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p><p>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p><p>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传染病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地食用油脂类、豆制品或奶制品、肉类、果蔬类和谷类等五类食品</p><p>B. 人体的淋巴细胞可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C. 有人吃海鲜会出现全身发痒的过敏反应,在这个免疫反应中海鲜是过敏原也是抗体</p><p>D. 对已经确诊的H7N9流感患者必须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A、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的食用油脂类、豆制品或奶制品、肉类、果蔬类和谷类等五类食品,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正确;</p><p>B、人体的淋巴细胞可产生抵抗HIV病毒的抗体,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错误;</p><p>C、过敏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不是抗体,错误;</p><p>D、对已经确诊的H7N9流感患者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p><p>所以选A。</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启智学校七级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