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10:24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八年级上10.2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天油菜花儿开,有经验的农民常引来养蜂专业户放置蜂箱,其目的是(  )</p><p>A.开花过多,由蜜蜂破坏一部分</p><p>B.用蜜蜂防治害虫</p><p>C.增加田园风光</p><p>D.帮助传粉,促进油菜高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油菜田里放养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油菜籽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行为中,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益的是( )</p><p>A. 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p><p>B. 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p><p>C. 引进狐狸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p><p>D. 退耕还林还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草少了,牛羊就被饿死,生态平衡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p><p>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不符合题意;</p><p>引进狐狸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在食物链:草→兔子→狐狸中,如果狐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兔会由于失去狐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大量增加,兔直接以草为食,因此短时间内草会减少,兔会因为没草而慢慢减少,兔减少了草就会慢慢在增多,C不符合题意;</p><p>大力植树造林,其目的主要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植树造林还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以及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呼伦贝尔草原草场加速退化的根本原因(  )</p><p>A.草场的植物减少了</p><p>B.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数量大增</p><p>C.野兔缺少天敌,数量增加了</p><p>D.狼不爱吃野兔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狼活动,野兔因天敌减少,食物充足,大量繁殖,数量增加。并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那么这个系统将被破坏,失去自我调节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p><p>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等生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p><p>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C正确;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为人类提供食品、药材,属于对人类的作用,但不属于对生物圈的作用,对生物圈的作用,是指促进物质循环,改善气候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p><p>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p><p>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因此,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防治(  )</p><p>A.用喜鹊防治松毛虫     B.用瓢虫防治棉蚜</p><p>C.用青蛙捕食螟虫         D.用神农丹消灭线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用喜鹊防治松毛虫”、“用瓢虫防治棉蚜”、“用青蛙捕食螟虫”,都属于生物防治,ABC错误;“用神农丹消灭线虫”属于化学药物防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保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倡保护农田蜘蛛,是因为农田蜘蛛可以(  )</p><p>A.吃掉农田中的害虫      B.防治农田中的杂草</p><p>C.给农作物传粉          D.给农作物施肥</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农田蜘蛛是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所以要保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则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d3a7b95/SYS201712310001539520980776_ST/SYS201712310001539520980776_ST.001.jpeg" width="228" height="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d3a7b95/SYS201712310001539520980776_ST/SYS201712310001539520980776_ST.002.jpeg" width="331"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生态系统</p><p>B.乙生态系统</p><p>C.甲、乙两生态系统受影响程度相同</p><p>D.无法判断</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甲图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乙图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若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受影响最大的是以鼠为食的消费者。甲图中蛇、猫头鹰都吃鼠,生物种类少,因此,受影响最大。乙图中蛇、猫头鹰吃鼠外,还以吃虫的鸟、兔为食物,生物种类多,因此,受影响相对小一些。故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是甲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阅读下列短文,分析回答问题:</p><p>野兔靠吃野菜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美餐,不用多久,尸体就被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大自然,又成了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靠植物来生活</p><p>(1)写出第一段描述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p><p>(2)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消费者是__,分解者是__</p><p>(3)影响野兔生活的直接生物因素有__、__,大量捕杀狼和虎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必须保持__才能保持生态平衡.</p><p>&#xa0;</p></div></div>
<div><p>【答案】    野菜→兔→狼→老虎    野菜    兔、狼、老虎    细菌    野菜    狼    相对稳定状态</p><p>【解析】试题分析:(1)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如野菜→野兔→狼→老虎。</p><p>(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野菜,消费者是野兔、狼、老虎,分解者是细菌。</p><p>(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野菜、狼,大量捕杀狼和虎后,兔的数量会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后来则因野菜的减少而减少。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比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持生态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79年美国白蛾侵入我国,严重危害林木和果树,树木成片枯死,人们曾大量使用农药,试图控制虫害,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寄生蜂——周氏啮小蜂,身长1 mm,产卵于白蛾幼虫体内,使白蛾幼虫死亡,连续放蜂两年,白蛾虫害得到有效控制。</p><p>请分析:</p><p>(1)大量使用农药,不但造成     ,还通过       影响到人畜的健康。</p><p>(2)白蛾大量繁殖,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p><p>(3)白蛾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p><p>(4)这种以周氏啮小蜂来控制和防治白蛾的方法属于     ,有利于维持    ,又不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环境污染;食物链;</p><p>(2)没有天敌;(或天敌数量不足)</p><p>(3)消费者;</p><p>(4)生物防治;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污染。</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p><p>(2)造成生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的捕食,故白蛾大量繁殖,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天敌;</p><p>(3)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叫做消费者,白蛾以林木和果实为食,故属于消费者;</p><p>(4)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d3a7b95/SYS201712310001524394983677_ST/SYS201712310001524394983677_ST.001.jpeg" width="202"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B是指     ,C是指        ,D是指      。</p><p>(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可通过[②]       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p><p>(3)动物可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p>(2)二氧化碳;呼吸</p><p>(3) 促进</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B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A二氧化碳,因此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D是分解者(细菌真菌).</p><p>(2)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②呼吸作用和动物的⑦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p><p>(3)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咸阳百灵中学八级上10.2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